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高中数学中学习障碍及排除对策

【作者】 陈位钊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正文】数学教育,旨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使其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当今社会服务。但长期以来,虽然数学界同仁对数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到现今的素质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可离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如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由惧怕而厌卷。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部分高中男女学生进行了分析研究,帮助他们寻找学习障碍并指导他们排除障碍,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障碍主要有非智力因素类学习障碍,运算能力障碍,思维障碍和空间想象能力障碍等。
  一、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及排除
  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是因注意力的不稳定及记忆障碍造成的学习障碍,消除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角色是教师,高中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自我克制能力较差,但较初中和小学阶段还是有较大提高,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切实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法,使学生感觉每节都新鲜,同时,要求课前预习听课过程需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就可从根本上消除因记忆产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二、运算能力障碍及排除
  1、产生的原因:基础教育薄弱,使学生虽上学多年,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马虎不认真。另一方面在高中数学内容多而抽象,理论性增强,若训练不足,也致使运算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是导致高中生运算能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2、消除运算能力障碍 
  (1)强化课堂常规,强化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易错的知识改进教法,精讲多练,有错必纠,多用对比的方法。
  (3)针对高中的学习内容多、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在讲课中力求清晰、准确,重点强化学生的准确率,在复习中注重基础运算,强化准确率,在此基础上要求解题速度、运算速度,使效率达到最大,学生就能在考试中赢得最高的分数。
  三、思维障碍及排除
  1、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学生未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视公式的条件,理解不深刻,观察、构造能力差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无法摆脱其束缚、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意识淡薄,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或具有一定的思维习惯和发散能力,但知识连贯性掌握不好。
  2、消除思维障碍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答问,怎样处理好学生的课堂答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应该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
  例如:动点M(x,y)到点F(3,0)的距离比它到y轴的距离大3,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这是一常见的题目,许多学生一看题目便不假思索地应用抛物线的定义来求解。对此我不急于判正误,而是问:“怎么解?”
  (学生):“因为M到点F的距离比它到y轴的距离大3,可转化为M到点F的距离和它到x=-3的距离相等。”于是有点M的轨迹是以F为焦点,x=-3为准线的抛物线,则顶点为坐标原点(0,0),p=6故所求轨迹方程为:y2=12x。
  针对上述回答,我对引号部分的语句追问:“为什么可这样转化?转化完全等价吗?解答是否有误呢?”
  下面我们利用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为学生找“病因”。
  依题意有:① x≥0时,有(x-3)2+y2=(x+3)2 即y2=12x    ② x<0时,有(x-3)2+y2=(3-x)2 即y2=0亦即y=0于是问题的轨迹方程应为: y2=12x (x≥0) 或 y=0 (x<0)。故所求轨迹应为一条抛物线和一条射线。因此,前面的命题转化为非等价转化。做完此题后提议,若把d=3改为2或8,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得出结论,再进行推广: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比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d(d>0),则动点M的轨迹为:  
  1*若d小于F到的距离,轨迹为一抛物线。
  2*若d等于F到的距离,轨迹为一抛物线和一射线。
  3*若d大于F到的距离,轨迹为两条抛物线各在L一侧的无限延伸的部分。
  由于让学生充分暴露了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得以及时地“对症下药”,启发诱导,使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2)要善于为学生“铺路搭桥”,提供好问题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学习,课堂答问时,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迷茫之时,思路中断之际,方法纷乱之中,不失时机地“铺路搭桥”,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阻碍,逐步开辟思路,掌握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尤其是对答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4)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其一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读读议议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习题或复习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其二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其三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补充相差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用数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推理等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述和处理的能力。
  四、空间思维障碍及排除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台阶,立体几何成了中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道障碍,学生们往往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倍感畏惧。究其原因,不外乎沿袭平面几何的思维,缺乏空间想象力,造成思维受阻。那么,怎样消除学生的空间思维障碍呢?
  1.加强形象直观,善于使用模型
  教会学生去有意识地使用立体几何模型,是顺利地进入立体几何之门的有用钥匙。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仅指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而主要是指学生人人都有的桌面、书本、笔、手掌(表示平面)、手指(表示直线)、打开的书本(表示二面角)等等。善于使用这些现成的模型,可以使许多立体几何问题变得比较直观,比较容易解决。
  2. 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培养
  作图和识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的识图能力差,就很难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认清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他们在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总之,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因此启发高中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