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尊重教育,从教师做起——浅谈教育习惯

【作者】 韦国巧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第四中学


【正文】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旧的教育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有些不合理且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伴随着尊重教育的推进,“尊重”问题的研究就必然触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触及到教育者的思想根源,而研究的阻力恰是来自于教育者已形成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作为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习惯是不是都考虑了对学生的尊重?是否考虑了为人师表的形象呢?有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有些习惯太普遍、太无意因而太习以为常,所以很少有人去细想它们的缺失与合理,而恰恰就是这些微小之处,不经大脑考虑的习惯,在折射、体现着教育者的理念。如果有些习惯超出个人本意,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影响或伤害。下面浅举几例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砸粉笔头
  曾经听了一节课题为“点、线、面”的数学课,至今怎么也挥不去当时课堂上的情境:当老师正津津有味讲解时,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在打盹,或许是不想耽误上课时间,该老师顺手就向那学生抛去一粉笔头以示提醒,不偏不正,粉笔正好落在其鼻尖上,“哗”全班轰堂大笑,教师紧跟补上:这就是“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不仅佩服该老师的目标命中率之高,同时还佩服他在课堂上反应的敏捷思维。等教室平静之后,我注意刚才打盹的那位学生,他低着头,两耳通红,我想他这节课肯定对老师所讲内容会一无所获。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开小猜是常有之事,当教师的为何不从自己设计的课堂质量去反省,而是硬强压学生接受呢?就算是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一定非要粉笔头去点兵吗?虽然老师的想法是不想耽误上课进度,但实际上这样的举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既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从“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的育人理念考虑,有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准则。一旦这行为学生觉得有趣,就会盲目模仿,教育将失去更多的支撑点。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力来教育学生。
  二、请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在校园内,常掠过这样的尴尬场面:当学生碰到老师时,都是热情、面带笑容地道声:“老师好”,面对学生的问候,很多老师只是“嗯”一声了之,有的甚至理也不理就匆匆而去,主动与学生打招呼的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喊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吗?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个体,同样有受到尊重的权利,老师不能理所当然在享受一切,面对学生的尊重,如果没有一个尊重的回应,我们便会失去那份尊重。如你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你不妨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学生会更加愿意亲近你,这不仅限于师生见面,还应表现于课堂内外:上课时,请多走下讲台,给学生更多的关心;提问时,请多靠近学生,给学生鼓励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赞许的话语;下课时,在教室外多留几分钟,和学生唠家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当你把一份尊重送给学生时,学生会回报你加倍的尊重。
  三、后门的“瞭望口”
  各班教室后门上都有个小窗户,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总是习惯从这偷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搜集班级情报,为出台治班政策提供可靠依据。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有问题的习惯,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教室是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他们有权享受一份被人尊重的感觉。偷窥学生,是对学生空间不正当的侵入,是对学生不信任的表现,扭曲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为了尊重、为了信任,当你需要进入学生空间时,一定要先打招呼,正门而入。
  四、铃声是上课的命令
  长期当班主任的教师大多有这种感觉:班级就像自己的家,在自己的课上看到班级有什么情况就想说,有时上课唠叨十几分钟成了习惯,自认为这是对班级负责任的表现。我们教师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如果学生在我们的课上干别的事,我们会说他“不务正业”,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课堂。铃声一旦想起,作为任课教师而非班主任的你还在讲与课堂无关的事,就意味着缩短教学时间,损害学生的学习权利,这又该怎么算呢?铃声是上课的命令,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我的职责是上课。所以说,尊重教育应当先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这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环节,这是班主任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应明确的职责范围。
  五、向学生认错
  作业本发下来后,M老师站在讲台上深深致歉,这一举动让全班愕然,原来是老师在作业本上无意的改错了一道题,扰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方向。听老师解释后,全班掌声一片。事后有的老师这样议论:作业本改错,那是常有之事,谁能保证没一点错误,改过来就行了,没必要在全班面前这样“小题大做”。但我认为,这是封建社会中师道尊严思想在作怪,是为那一点可怜的面子辩解而已。其实,当老师主动向学生认错时,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体验一种平等、获得一种感受、领悟一种道理及崇高,同时还培育学生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品质,学生能实实在在的体验尊重就在身边。
  在教育教学中类似上述的事例还有很多,这充分暴露了我们教师头脑中的旧观念,还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个与我们平等的活生生的个体,在教师的潜意识中他们只是“小孩”,因而在其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尊重,是师生和谐的基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会派生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使我们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转变教育观念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而只需要一颗真诚、敏感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咀嚼和反复琢磨,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
  因此,尊重教育要着眼于教育教学中习以为常的小事、立足于教育中的深层问题,认真研究和反思,寻找改革的切入点,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改变,再在这一基础上建立新的习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