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学校“青蓝工程”工作的点滴思考

【作者】 董 艳

【机构】 新疆昭苏县教研培训中心


【正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青蓝工程”是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在下校检查中,发现各学校在“青蓝工程”实施中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部分学校的教务主任不清楚“青蓝工程”的含义
  青蓝结对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蓝工程”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启动了“以老带新。以新促旧,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一项工程。” 
  误区二:对“青蓝工程”意义认识上的窄化
  无论是学校还是师徒双方,都把“青蓝工程”的意义定位在“使青年教师迅速上岗成才”从中可以看出,其价值取向还是侧重于促进新教师胜任教学岗位,这样的认识就导致“青蓝工程”对于青年教师是获得和索取,而对于带教教师则是付出和奉献。其实教学相长,可以实现师徒并进的,“青蓝工程”不仅可以促进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工作角色,而且带教教师也能从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误区三:形式主义,缺乏过程指导
  “ 青蓝工程”在有些学校往往“走过场”,有头无尾流于形式,往往是将新老教师召集在一起,宣布名单,领导讲几句话,发个聘书,拍个照,如此而已。至于如何落实,学校则不再去过问,平时缺乏对“青蓝工程”的过程指导,有些师徒有名无实,做做样子。
  加强“青蓝工程”的管理,落实结对双方责任,学校不但要关注“青蓝工程”实施的结果,更要关注实施的过程,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例如:师徒双方根据学校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师徒带教工作规划,建立“师徒档案袋”,详细记录和整理并收集师徒活动之间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资料。
  误区四:师徒配对组合上存在行政“拉郎配”现象。
  学校往往以行政力量组合师徒,存在“拉郎配”的现象,由于漠视教师的性格特征,个性差异及其个人意愿,师徒双方缺乏起码的了解,很难配合默契。
  学校在遴选带教教师要多加考虑,带教教师应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教学能力,同时带教教师对青年教师还应具有热情负责的态度,要有宽广的胸怀,毫无保留地带教徒弟,真诚地为徒弟的专业发展,定目标,指方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对教师不应局限于新老教师之间,还可以考虑民汉教师之间。
  误区五:学校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容易简单化和程式化
  缺乏过程监督,仅仅停留在检查师徒双方是否完成了学校制定任务,是否听满几节课,有效激励机制还有待建立。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青蓝工程”考核制度,由学校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后形成一个综合性评价。听课记录的检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为防止教师造听课记录的现象。教务处平时要做好检查落实工作,开学初由师徒结对双方报听课时间和地点。教务处组织专人在上报时间去检查教师是否按时听课,教务处每月公示教师听课情况并纳入考核。
  误区六:“青蓝工程”形式单一,仅局限于听评课
  师徒之间除了互相听评课外,师傅还应在课标学习、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工作以及试卷命题,质量分析、课题研究、各项业务竞赛指导,班级管理、论文书写等方方面面给徒弟予以指导和帮助。
  误区七 “青蓝工程”考核机制不完善
  学校应为每一对师徒建立“成长档案”,定期举办展示活动,让教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以促进自身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综合评价对进步突出的青年教师和带教成效显著的师傅,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与年底绩效考核挂钩。
  为使“青蓝工程”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学校应实行“捆绑式师徒结对”制度,也就是将徒弟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实绩与师傅挂钩,并作为考核师傅的一个重要方面,师徒俩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师傅难找的现象。“捆绑式师徒结对”制度,要做到教学过程捆绑,以及精神鼓励捆绑,这就引导师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衣钵相承,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