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启蒙

【作者】 方倩妮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正确、有效的国学启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启蒙
【正文】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切实体现新课标要求,加入了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各种形式的国学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启蒙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国学素养不高
  从前文对国学概念的界定可知,国学博大精深,涵盖相当广阔的领域,它不仅仅只是古诗词、儒家的简单经文,还包括了许许多多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但从访谈中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把国学简单地归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蒙学内容、古诗词以及古典著作,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国学内容。如此,便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推荐合适而优秀的国学内容进行启蒙。这也将导致学生接受的国学启蒙内容偏少且单一等问题。 
  (二)诵读时间难以保证
  很多教师表示,没有固定的诵读时间是难以有效开展国学启蒙的最大问题。很多学校没有将国学启蒙纳入课程计划,没有专门的国学启蒙课程和固定的诵读时间。因此,即使教师有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启蒙,能够利用的时间还是很少且分散。除了学习教材中国学篇目的课内课外时间,教师会不定期地布置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背诵篇目让学生进行课外背诵,另外,语文课前两分钟一般也会进行国学诵读,再加上平时一些不固定的零星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的诵读时间大概只有10—15分钟,而农村小学的诵读时间更少。总体来说,现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国学启蒙的时间还是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学启蒙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索然
  由于学校和教师对国学启蒙都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教授国学内容时没有根据其文本特点进行精心设计,教师也感到大多数同学似乎对国学的兴趣不太浓厚,只是把国学内容的当成是背诵的任务。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教师依旧是采用一般课文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品味其中的深意和内涵,挖掘有价值有新意的信息,也很少将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也只是一味强调背诵。长期如此单一的学习方式,当然无法使学生体会到国学的内涵以及学国学的乐趣,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枯燥感,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启蒙的对策性建议
  通过以上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启蒙的现状,本部分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国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自身的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对语文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进行国学启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教师的国学素养的培训,使教师有足够的国学储备和技能来驾驭国学启蒙的教学。定期开展国学的专题讲座;开列教师必读的国学书单,要求教师完成阅读并写读书报告;组织教师在假期进行国学的深入学习,研讨国学的教学方法;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察,等等。
  (二)保证诵读时间,加强诵读训练
  1.充分保证诵读时间
  如果把大陆的语文教育和台湾做一下比较,不难发现,大陆的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是相对缺乏的。台湾的语文教育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国文》的教学要占到全年200天正规授课学习时间的30%。因此,国学启蒙教学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就必须保证国学学习和诵读的时间。
  2.加强诵读指导和训练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 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童年记诵的东西肯定会忘记很多, 但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 它们会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解释(或无须)言说的神韵。” 国学的特点决定了国学启蒙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是诵读。 因此,国学启蒙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对古典文化的语言感受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三)丰富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对直观、生动、鲜明的形象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文本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合理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适当的竞争学习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游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增长国学知识,用游戏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和情感的生成,才真正符合对启蒙教育的本质认识。
  2.加强延伸性阅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国学经典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评论文章等补充性的文字。让学生对作家和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了,增强学生对国学的亲切感、认同感,从而引起他们对国学的兴趣。譬如,在以《论语》进行国学启蒙时,布置学生查找孔子的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孔子更多的故事,减少因时代和语言形式带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适当筛选一些《论语》的评论文章,让他们接触不同的观点,培养创造性思维、思辨能力和兼容并包的胸怀。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国学启蒙材料的创作虽然距今已有上百年甚至几千年,但是其内容和倡导的某些价值观念与当今世界和现代生活还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学启蒙要注重建立学生心灵与生活的联系。有一位教师就将《弟子规》很好地落实到对学生言行举止的教育中。当有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轻,让别听不清楚时,教师就会提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学生就会注意提高音量;当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课桌很乱时,就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有些同学就会立刻明白,马上整理课桌。国学启蒙的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的为人处世,将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