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 黄岑智

【机构】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乐里第二小学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学有所用,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正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成为大家关注、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问生答,思维是在老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未能体现主体性。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不仅不会思考,而且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产生自发探索、思维、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李刚同学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能帮助他测算一下百色到北京的路程吗?”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在准备好的《中国地图册》上认真地测算。为了测算出两地的距离,有的同学用线来与公路线或与铁路线重叠,再将线拉直量出图上距离;有的同学用直尺直求出了图上距离……。在讨论交流之后得出结论: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就应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然后让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计算出各自的实际距离。之后,教师让同学们帮助李刚同学设计一种最佳进京方案。整个过程,同学们乐此不疲,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二、在操作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小学生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概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际操作应注意: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有计划的安排:要与思维过程紧密结合,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在卡纸上画一个圆,然后以圆心作为顶点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的扇形,看看能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从4等分分起,拼一拼;然后接着分成8等分, 16等分……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拼成的图形逐步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进而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用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探究:(1)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3)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怎么表示?(4)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体现在当学生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让学生计算出学生的出勤率、植树的成活率、计算的准确率等;学习“圆”的知识后,布置学生如何计算圆桌的面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时联系实际生活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技能。
  又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男士身高1.75米,桌子高0.83米,如果他站在桌子上,能摸到2.7米高的灯泡吗?学生首先通过计算1.75+0.83=2.58的计算,然后判断能摸到灯泡。尽管2.58<2.7,但大多数学生在讨论后都认为能摸到灯泡。当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时,有的说:“摸灯泡时要伸出手,就能再加上一段长度。”有的说:“他还可以踮起脚呢!”等等。可见学生已能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思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操作、去发现,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