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作者】 何 艳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利辛二中


【正文】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也是教育现实的迫切要求。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他们成长有着积极意义。因为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还应该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健康的人格。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感到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下面简要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往往会在室外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习惯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借助队列、队形的调动、哨声等各种活动,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切听从指挥,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学习新教材,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以及同伴间的保护、帮助等活动,加强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刚才还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 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达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它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意志锻炼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参加具有一定难度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活动过程中,养成坚毅、勇敢、果断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中,由于不同项目的特点,要求学生的勇敢行为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意志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锻炼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使他们明确锻炼的目的,从而积极自学地上好体育课,认真地参加体育锻炼,严格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热爱集体,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和违犯纪律的现象,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和训练中,还应贯彻从难从严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在运动量、练习的具体条件(场地、器材、气候),学生心理上的要求(勇敢、顽强、自觉性、自制力等)等,在每节课中都应有恰当的安排,提出一定的困难。但难度既不要过高,又不要过低,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培养意志的目的,在克服困难中,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渐加大难度。
  五、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总之,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准确地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的思想渗透。教学中,只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观念,就能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