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

【作者】 朱洪鑫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中学

【摘要】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应当去探究和思考的课题。作者根据近年来在本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学生身体素质活动,总结了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常测常赛的速度训练、负荷适宜的耐力训练和方法得当的柔性训练,对提高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硬指标效果显著,其目的是为广大的中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正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如何利用体育的手段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青少年体质的硬指标,有效遏制中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趋势,为他们将来健康工作,幸福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师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做法是:
  1、力量训练,科学合理
  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学生基本素质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力量训练必须科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负荷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合理的力量训练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1 量大强度小训练法。此训练法是保证中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及适应大负荷训练的必要条件。它决定着抗疲劳能力的增强与恢复功能的提高,使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它明显比量小强度大的训练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因为大强度的专项训练虽然在初期能收到明显效果,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这些手段产生身体适应,训练效果则会明显下降,以至导致运动成绩停滞不前。同时,大强度训练容易使学生关节韧带受伤,对内脏器官的发育和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副作用,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不利于刻苦顽强训练作风的培养与形成。
  1.2 选择合理的力量训练组合方式。中学生的力量训练应防止采用以杠铃为主的大力量训练,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的多种形式的组合方式进行。例如:运动负荷较小的走、立定跳远、韵律舞蹈与运动负荷较大的篮球、足球、跳绳等内容组合。锻炼下肢力量为主的跑、跳与锻炼上肢力量为主的标枪、实心球等投掷项目组合,使身体各部位伸肌和屈肌,大肌群和小肌群以及肌肉的各种方式的收缩能力等得到协调全面的发展。
  2、速度训练,常测常赛
  速度是人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由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组成。速度的提高与力量素质的提高等密切相关。
  2.1 反应速度。训练反应速度的方法:一是听信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动作的练习。例如:听发令枪声练习起跑,听口令快速做出立定、稍息、敬礼、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起步走、正步走、跑步走、起步转正步走、起步转跑步,跑步转立定等反应练习。二是看到标记迅速改变运动方向练习。例如:教学中在操场上每隔100m分别插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小旗子,按规则要求学生跑步时遇到红旗立即原路跑返回;遇到绿旗迅速左转90度跑100米;遇到黄旗快速向右转90度跑100米;总距离均是200米,看谁遇到小旗时反应灵敏,不跑错,速度快。三是利用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例如:转圈争坐椅子练习(人多椅子少),踩汽球练习(5~10人1组,每人双脚捆绑数10只相同数量的小汽球,在规定时间、规定区域内快速踩破其他人的汽球,最后剩汽球多的为胜者)。四是利用球类运动进行攻防反应速度练习等。
  2.2 动作速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数量的多少来度量。动作速度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完成动作的力量、幅度、协调性、力量耐力等因素。此外还与技术水平,机能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我们主要采用快速重复某一动作进行练习。例如:反复快速做高抬腿跑、摆臂练习、后蹬跑、单足跳、立卧撑、计时跨步跳和各种快速跳跃、徒手或持不同重量器械的快速投掷,快速旋转与滑步等练习。
  2.3 位移速度。位移速度是人体通过一定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位移速度的训练是发展和提高加速能力和绝对速度能力的训练。我们主要采用了蹲踞式起跑、加速跑、追逐跑、车轮跑、行进间跑、不同段落的大强度跑、反复跑、接力跑、助力跑、加阻力跑、与跑相关的速度性游戏等专门练习。
  上述3种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对学生进行测验和组织班、组之间进行比赛。
  3、耐力训练,负荷适宜
  耐力是指按所要求的强度尽可能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它是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的综合体现。耐力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1 一般耐力。训练一般耐力我们通常采用长跑、长时间做健美操等中小强度的各种运动方式。目的是增强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提高肌肉的耐力,为机体持续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做好准备。
  3.2 专项耐力。在一般耐力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耐力训练,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例如:接近专项距离的较大强度跑的练习,连续多次的跳远、跳高和投掷练习,各种类型的比赛和检验性测验,反复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和长时间抗阻力练习,反复专项练习和练习难度或负荷量接近或大于比赛所需要的练习等。
  在耐力训练时,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感受,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组合方式、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等方法,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调节。除了脉博测量外(120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次份为较大运动负荷,将120~140次,分为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保持在10分钟以上),主要靠询问学生的感受和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当承受较小的运动负荷时,额头有微汗、脸色稍红,喘气稍快,学生回答感受时往往说:“感觉很好”、“一点不累”;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喘气较快,回答感受时则说:“感觉还行”、“有点累”;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喘气很快且粗,运动失控。回答感受时则说:“感觉太累”、“很难坚持”。
  4、柔韧性训练,方法得当
  柔韧性是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对掌握技术,防止出现错误动作,避免伤害事故等有重要意义。柔韧性差,不容易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而且容易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受伤,影响训练效果。在上体育课或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我们通常先进行5~10分钟左右的柔韧训练,包括肩、髋扭转,劈腿,压腿,摆腿,摆臂,垫上运动和各种屈、伸、弯曲、转体练习等,收到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