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关高中音乐鉴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考

【作者】 赵鸿霓

【机构】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探究;合作
【正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音乐鉴赏》全一册的试用,为高中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材的编写上,利用了音乐与各种艺术门类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使思维的广度、深度及思考问题的方法、观点和探索欲望逐步提高,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音乐鉴赏开展研究性学习,给广大音乐教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将理论学习一次次地呈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扬长避短。下面是我在开展“研究型学习”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研究型学习”课题的选择
  选择课题时要设计多人合作大众化学习的内容,要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课题研究内容难度太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只有个别优秀生参与,容易导致课堂冷场,研究僵持没有效果。内容太简单使学生无需深入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课题研究根本毫无意义。因此,选择课题的角度要科学。
  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欣赏层面,对音乐作品还不具备鉴别的能力,学习动机具体,知觉分化水平较低,做事的独立性较差。因此,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提出的学习任务,应尽可能生动、形象、可视可感,让学生感到“有趣”、“新鲜”、“好玩”。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精神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研究任务。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自控能力均有所加强,主体意识有所觉醒,有意注意和记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发展,思维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绝大部分学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推理能力,而且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较以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提出,教师可以更多地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学习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有趣”、“好玩”、“新鲜”的层面,而是要让学生能从问题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假设,自己去想办法验证假设,自己去进行归纳总结。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学习任务必须对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足够的“挑战性”。
  二、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
  “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探究型合作学习。它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研究和探究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们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能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每个学生必须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学生在自主的讨论和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自觉的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自主的、自觉的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探索新知的小集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目的是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注重优化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优化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合作!
  三、重视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我把对学生的评价看成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开展评价。尊重、信任、爱护、宽容学生,关注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根据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形成全方面的评价目标、多样的评价手段和灵活的评价方式。
  四、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中师生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以学生认知的价值导向和自主的取舍、判断为标准,对学习材料进行处理。由于音乐教学较少地受到“应试压力”的影响,因此,研究性学习获得了比较客观、自然的“师生关系”图景,对于我们继续探索教育问题提供了帮助。
  (二)多媒体、校园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是研究性学习有效的辅助手段
  “电脑和网络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教育资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研究性学习要重视过程,关注延伸
  评价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受益性,而不在于研究成果的多少与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关注点不应只停留在课题本身的知识点上,而应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和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延伸。同时举一反三,可延续研究有关音乐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我逐渐摸索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对如何深化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课程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就有待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摸索,探讨。整合学科知识体系,使基础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改革相互促进,协调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与身心发展的关系。完善一整套“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体系,为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钟启泉、安桂清
  [3]《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