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在少数民族中学地理教学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体会

【作者】 努尔买买提·祖农

【机构】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一中学


【正文】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让少数民族学生从足够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通过处理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教师们可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充分展现教师的表达能力和与少数民族学生相互交流的默契。下面谈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少数民族中学地理传统教学多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手中仅有的教学材料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具,包括模型、幻灯片和挂图等。会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扼杀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彻底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利用各种音频视频材料来渲染气氛,有助于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吸引少数民族学生的注意力,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少数民族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开拓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少数民族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教学场景,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兴趣,有条有理地导入新课
  对民族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引入新课的关键。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比如,讲“海陆间循环”时,制作动漫“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旅游路线图(海洋-陆地-海洋),讲述海陆间循环过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回到大海)。这样不仅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其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我的这节课的导入使少数民族学生一下子兴奋了,不知不觉的一节课就过去了。而在新课导入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能轻松引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少数民族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就像“语言”,它能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态,显示地理事物的规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地图和教学挂图是课堂教学必需品,一节课多次用到地图和挂图,有时讲一个问题就得变换几张地图,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其内容是静态的、无声的,带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印象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少数民族学生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由远到近,这样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如,讲“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时,用投影机放映我国的空白轮廓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分步呈现:“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主要山脉及走向、主要大的地形区等”,这样一副有血有肉多维立体画面展现在课堂上,不仅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让少数民族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这不是在上课而是一次奇妙的旅游,这远比靠书本上一些生硬的文字,一些简单的图片来讲解肯定来的好。同时培养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轻松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教师再三讲解,少数民族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学情绪。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重难点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少数民族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少数民族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少数民族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少数民族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少数民族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少数民族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少数民族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目前素材不够全面,地理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素材,这大大增加了地理教师的工作量。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很少板书,就可能出现少数民族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教师最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少数民族学生,或者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该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即可以专心听课又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再者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少数民族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少数民族中学地理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多方面的,没有任何可以取代的,只有充分利用它,才能真正促进其教学的全面不断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在少数民族中学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