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度”

【作者】 杨代述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是指引学生阅读的桥梁,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我们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研究,笔者认为,其心得是把握好“度”,现把具体内容分享给大家,敬请批评指正。
  一、激发“趣”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注明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兴奋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怎么来?就是要老师根据情景教学,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生动、诱人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简言之,就是教师“造境”,学生“入境”。“造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妙趣横生中走进知识的大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新课的导入是教与学的起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它可以引人入胜,先声夺人;承上启下,开宗明义。或是以旧引新,巧妙的揭示课题;或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揭题;或是创设情境,实践入题……不管怎样,新课的导入没有固定模式,我们只有抓住语文新课标,以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为蓝本,力求以“情”、“奇”、“趣”、“疑”破题而入,也就是导入要有目标指引、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结合、要有启发性、语言要风趣幽默,并且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这样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问”度
  引导学生提问,是打开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门的金钥匙。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还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去做“监工”,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让课堂充满开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不同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不同问题。“问”的方式可以自由化:可以是教师向学生、学生向教师、学生向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即使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和帮助,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导中疑、导中问、导中探,使问从疑问向问疑转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初读感知问──细读引导问──精读质疑问──回读释疑问”四种方法培养学生乐问解疑。
  1.初读感知问: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初步的朗读能力和认知定势的习惯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问。
  2.细读引导问:一般采用个人读、默读、集体读、分组读、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书时从课文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重复处,重点的字、词、句、段处去认真挖掘,深思而问
  3.精读质疑问: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质疑问难,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现代语文教育就应像孩子们一样乐问,敢想敢问敢说,不唯书,勇于创新,有自己的思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解读文本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只有课前对教材内容仔细揣摩,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讲课时才会让学生“自由自在”解读。但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扶着学生从漫无边际的质疑问难中转到教学目标上来,而且要引在“节奏”上──浓淡相宜。浓如熊熊火灼,要求学生思维敏捷抢问;淡如漓江泛舟,要求学生在理解、回味中漫问。或问在入境处,或问在关键处,或问在突破处,或问在迁移处……
  4.回读释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适当筛选、归类,择其重点引导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理顺全文而去思考,有目的的问答。一般采用分组活动的汇报式,各抒己见的连锁式,各组代表的总结式等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目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选择“角”度
  “角”即想。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源泉。现代教育家郭沫若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里的“想”就是想象力,它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由已知通达未知的桥梁。“想”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入角色、融入课文,想象再现课文情节,帮助他们感悟、导行。
  【案例】古典名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阅读片段
  师:课文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三个人物的故事,找找有关描写内容,想一想后,评一评你最喜欢的人物。
  生:我最喜欢孙大圣,我来评一评孙悟空。……
  生:我评一评白骨精。她诡计多端,残害百姓……
  生:我也说一说白骨精。她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她很孝顺。你看,她抓住了唐僧后就派人请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吃!
  生:我听了刚才说的,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有好东西吃时就想到了母亲,这也算是孝心吧!不过,却是好心办了坏事──让母亲被孙悟空打死了。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千百年传下来的就是白骨精如何如何坏,可是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了她身上也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反思】在这个片段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多元解读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白骨精也值得学习”这个解读结果令人心惊胆寒。解读视野的狭隘,对学生来说还可原谅,但对老师来说却没有承担起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使人文熏陶被“忽悠”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是要充分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在教学中挖掘人文因素,但不能误导孩子们,不能放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四、注入“浓”度
  给学生十二分的呵护,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好奇、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大多在高段就被家长和教育者所扼杀。因此,要给孩子们十二分的呵护──用激励评价性语言,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呵护他们的表现欲。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片段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孙老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视界得以融合,理性得以碰撞,彼此间化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这种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形式值得我们去研讨。同时,对表现得棒的学生给予“握手”、“拥抱”的奖励,这无形之中呵护了孩子的表现欲,起到激励其他孩子想表现的作用。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五、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美国教育家可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展新的思维方式。”所谓“新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异思维”,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片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视界得以融合,理性得以碰撞,彼此间化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这种从“问”入手,鼓励学生求“异”,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形式值得我们去研讨。
  六、探究“新”度
  让学生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摇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作为21世纪的四大支柱,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思想观念──自主探究。况且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潜能的可挖掘性。在课堂上要少“讲”,多给学生“问”和“说”的机会,也就是参与的机会,这其实就是探究。并鼓励孩子们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让他们多动口、动脑、动手,多实践,在自行探索中,在合作探索中获取新知。
  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这样:把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们,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配合者而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探讨、感悟、展示。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堂教学。
  七、把握“尺”度
  给学生辩论的时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导。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一起交流,共同合作,相互辩论,这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先分成正反两个阵营展开交流、讨论;然后主持两方辩论。正方列举出“刘备三顾茅庐”等,反方列举出“好酒也要吆喝着卖”等把本课推向高潮。通过辩论,让孩子们张扬个性,取舍怎样做人;通过辩论,让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确引领。
  八、拓展“广”度
  教师驾驭课堂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笔者曾作过一些问卷调查:你能讲出多少《语文课程标准》里阐述的新理念?你能讲出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的教育思想吗?你对我国当代名师的教学经验知多少?回答都不十分乐观。足以说明教师文化底蕴的缺失。我们当教师的自己不去研究这些,怎么去“教”学生呢?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彰显实效性呢?因此,我们教师自己要下功夫去学习、研究这些“业务”知识,让自己“不是导演要有导演的才干,不是诗人要有诗人的激情,不是演员要有演员的素质,不是哲学家要有哲学家的思想,不是演讲家要有演讲家的口才。”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灵活运用上述关于阅读教学的八个“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着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