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的尝试与探索
【作者】 陈卫华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小学
【摘要】创造教育是培养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创造性(即创造能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教育思想。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教育
【正文】
美术课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只有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裁,才能培养和发展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二、尊重个性促学生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三、融合音乐、文学、影视等艺术,欣赏艺术大师作品,激发灵感,迁移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音乐、文学、影视作品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感人之处在于优美的旋律、节奏,美术也同样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美术教学通过插入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深远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沿袭着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原则,可见文学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之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创作空间,能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己的心声。影视作品是形体和语言的视觉艺术,深入生活,内容丰富,对中小学生更具吸引力,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创作素材,其视觉美感同样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动力。
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提高。比如:让学生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感悟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儿童与大师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一样大胆的笔墨,一样朴实稚嫩的线条,一样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采,内心渴望像大师一样挥毫写意,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中国大写意画家齐白石、崔子范等。西方印象派画家马蒂斯、凡高等。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在艺术巅峰时,往往为儿童的大胆创新所倾倒。表现童心,成为他们最高的艺术追求。儿童有着梦幻般的内心世界,画起来没有什么合理与不合理,他们是用心感知世界,创造自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儿童的艺术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艺术作品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变化,引导学生发挥灵感和直觉的作用,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通过融合音乐、文学、影视等文学作品,欣赏名作,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四、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应该让每个孩子时刻憧憬着幸福的明天,使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学生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的发展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坚持“以参与求体验”和“以创新求发展的做法。”以参与求体验指的是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孩子只能成长一次,而这种“成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体验”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必需的,孩子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建康发展。
总之,现代美术教育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著的探索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成员。
美术课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只有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裁,才能培养和发展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二、尊重个性促学生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三、融合音乐、文学、影视等艺术,欣赏艺术大师作品,激发灵感,迁移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音乐、文学、影视作品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感人之处在于优美的旋律、节奏,美术也同样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美术教学通过插入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深远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沿袭着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原则,可见文学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之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创作空间,能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己的心声。影视作品是形体和语言的视觉艺术,深入生活,内容丰富,对中小学生更具吸引力,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创作素材,其视觉美感同样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动力。
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提高。比如:让学生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感悟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儿童与大师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一样大胆的笔墨,一样朴实稚嫩的线条,一样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采,内心渴望像大师一样挥毫写意,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中国大写意画家齐白石、崔子范等。西方印象派画家马蒂斯、凡高等。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在艺术巅峰时,往往为儿童的大胆创新所倾倒。表现童心,成为他们最高的艺术追求。儿童有着梦幻般的内心世界,画起来没有什么合理与不合理,他们是用心感知世界,创造自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儿童的艺术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艺术作品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变化,引导学生发挥灵感和直觉的作用,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通过融合音乐、文学、影视等文学作品,欣赏名作,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四、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应该让每个孩子时刻憧憬着幸福的明天,使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学生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的发展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坚持“以参与求体验”和“以创新求发展的做法。”以参与求体验指的是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孩子只能成长一次,而这种“成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体验”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必需的,孩子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建康发展。
总之,现代美术教育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著的探索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