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作者】 雷 华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云南路小学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而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现形式,教师的引领及学生本身的素质。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素材的选择及呈现形式上,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主要从教师如何引领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来阐述几点见解。  
  一、“看”  
  1、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在三年级下册:有一道应用题:停车场一共停了15行车,每行6辆,一共几辆车?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断定这道题是用“加法”,而题目不再认真往下读。又如:一道题是“在O里填上>、<或+、-”。一些学生根本就不读题。见题就做,结果产生58>17<45;46<20=66这样不该的错误。  
  2、“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如36??×(217-58)+28÷7。看的结果应是:①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小括号;④是一道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二、“想”  
  1、“想”,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还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帮助理清顺序,如:  
  36×(217-58)+28÷7  
  │ ① │ │ ① │  
  │ └──┬─┘ └─┬─┘   
  │ ② │ │   
  └──┬──┘ ③ │   
  └────────┘  
  2、“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通过变形,达到简算。如32×125变形为4×(8×125)。又如365+299=365+300-1=664从而达到简算目的。  
  总之,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三、“圈”  
  1、许多学生审题不着要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错误的式子。如在一次数学考试的选择题:13个8相加是多少?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A.13X8  B.13+8 C.8X13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或C。关键是他们没有审清楚题目中关键词“错误”的意思。  
  2、对数学术语或字词不理解。如“翻了一翻、增加到”“增加了”“减少到”“减少了、提高了、提高到”分不清。如一道应用题:1、某果园场去年收苹果144千克,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6千克,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吨?144+26=170(千克)。  
  2、某果园场去年收苹果4吨,今年比去年增加到8吨,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吨?(8吨)这2道题目很多同学搞不清楚,关键是对题目中“增加了和增加到“的意思不理解,也不能区分。所以很多学生把第二题列算式为:4+8=12(吨)。  
  从而,在平时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  
  四、“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1、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在平时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上台来表演“三年级数学下册102页4题:他很棒!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已经游了多少米?”的行走情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题意,扫清解题障碍。  
  2、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六年级修补312本,比三年级多修补39本。三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六年级修补的多还是三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三年级多修补39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就用加法内容把
  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三年级多修补39本”,就是“六年级比三年级多修
  补39本”,也就是“312本比三年级修的多39本”,这样不难判断出六年级修补的多,三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可是平时教学中也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看到“比——多”就用加法,“比——少”就用减法。这是极端错误的。  
  五、“查”  
  1、“查”,就是检查,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上面四个环节都做到位的情况下,还不能忽略了检查。如“小红家养了45只鸡,6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5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4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检查:“小家红养了4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5千克蛋,还养了6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4千克蛋。小红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经常是在这一类的题目中学生出错在鸡鸭的数量与它们的蛋的产量对应错了数量,这种题计算并不难,关键还是审题中的检查。  
  2、另外,检查还包括抄题时数字上下是否抄;漏抄、抄反数字也是学生中常出现的错误现象;从草稿上誊清到考卷或作业本上时是否一致等都需要一一仔细检查。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长期这样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  
  六、“激”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因而,所教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一边读一边圈过去,把题目的关键词或要求圈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方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