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作者】 赵晓琴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担山小学


【正文】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情感艺术,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要把这种情感真切的表达出来,就必须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要学生按照老师期望的要求来演唱,导致大多数学生演唱时表情呆板,无所适从。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会扼杀孩子唱歌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意识和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都是不利的。学生的情感被剥夺了,他们怎么能唱出动情的歌呢?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真正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国歌》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会唱的歌曲,更是向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歌曲。因此,在教唱《国歌》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和中华儿女不屈不饶英勇抗争奋起救国的壮丽场面,在此基础上再教唱《国歌》,当唱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时,可结合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们强烈的爱国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的歌曲,除去音乐旋律提示的情感体验,单靠一些简单抽象的歌词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是很难的,对此教师必须想办法,让语言难以描绘的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具体逼真地表现出来,这样,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画面相结合,能把学生带到一个现实的世界。为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情境,学生唱起歌来自然既有兴趣又有激情。
  另外,对于一首新歌,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例如:在教唱《小白船》这首歌时,有的学生将天空想象成蓝色的海洋;有的学生提出夜空应该是宁静的;还有的说月儿像小船,我和小伙伴一起坐在船上飞,小船儿轻轻荡漾在蓝色的海洋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师主观灌输的想法更易让他们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同时,可结合校园集体舞《小白船》进行边唱边跳活动,可想而知,这样做小学生会唱得更起劲,效果会更好。
  三、感受作品的情感因素
  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学生能够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而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我在市三中实习的时候,例如让学生在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中,让同学们想象每段音乐所描绘出的动物形象,如其中的《狮子进行曲》的音乐旋律线跌宕起伏,由两架钢琴从弱转强的和弦颤奏,铺垫出兽王出场时的场面雄壮,把凶猛威武的大狮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气氛渲染作为一种特殊的情境,对学生感知音乐作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摇篮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教师在上课时提示他们闭目聆听,使其在温馨、柔和的旋律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然后教师加之以深情的语言画外音,使学生视听结合并通过无限的遐想感受歌曲,学生即能轻快入情。
  四、培养审美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尝试创编,升华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在学会歌曲《我们的田野》之后,我尝试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以《我们的校园》为题改编歌词,要求做到“字音对位,语言流畅”。同学们在分组创编过程中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最后创作了许多内容、题材不一的歌词。如:“我们的校园,热闹的校园,操场的四周,栽着碧绿的樟树,宽阔的操场,是我们快乐的天地。”等等。学生唱着自编的歌词,神情特别投入,演唱特别认真。
  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按照歌曲的旋律、节奏创编歌词。这样学生的演唱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激发。
  贝多芬曾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总之,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