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活学生思维,提升现代文阅读效果
【作者】 赵冬冬
【机构】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深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课要做好充分备课,优化课堂结构,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力争课堂有效、长效、高效地长足发展。结合我校地处偏远山村,信息资源不足,学生阅历浮浅,生活体验单调,家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几乎为零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一行五人针对“农村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目的是全面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论文主要从探讨农村初中议论文阅读有效教学模式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提高议论文阅读有效性,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课文范例,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结合2011年新《语文课程标准》,每个人通过具体课堂教学实践,尤其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两备三磨逐步修改,逐步调整,确立三维目标,记录真实的课堂效果。【关键词】议论文阅读;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有效;增效;长效;见效;成效
【正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与书写,计算、观察、表达并称为“五把刀子”,正说明阅读在人们学习,工作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啊!,阅读她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阅读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议论文阅读则是现代文阅读其中之一,她更能开明宗义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其它文体相比较而言,她与人对话的方式更直接,更坦然。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文体,却难坏了我们农村学生,针对这一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农村学生议论文阅读的有效性呢?要提高议论文阅读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构建灵活多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力争课堂有效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我们探讨出议论文阅读教学的“五步教学”教学模式。即预习检测——目标展示——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五步教学法不是适合于每一篇议论文,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我们也可以随时进行小调整。比如我讲《敬业与乐业》就使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导入新课(事例导入引课题)——整体感知(自主朗读明观点)——合作探究(默读合作探思路)——反思领悟(精读品析赏语言)——拓展延伸(联想举例找规律);而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则使用的是:创设情境——目标展示——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思维训练;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又是:故事导入——列举提纲——精读研析——反馈展示——拓展提升。每一步我们上课前要做好精心的准备。比如,第一步的预习检测环节,学生预习时老师要明确任务,说清要求,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还会遇到那些突发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提前预设。课堂上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原则,努力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不代做。第二步的目标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根据中考大纲等进行确定。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感官,力求增效
1. 利用视频引入,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思、写等,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整个身心能很快融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比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运用赵本山和高秀敏演的小品《买车》截取其中一段视频:1+1在什么情况等于3?范伟说:“1+1在什么情况下都不等于3,高秀敏说: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3……”紧接着我问“范伟打错了吗?”生答:“没有”。“为什么他没有答错?”“学生回答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不同。”我说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讲《敬业与乐业》一文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职业。讲《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时,下载音乐,通过配音我进行了一段沉痛而富有激情的演讲。利用ppt版面设计问题,明确任务,让学生思考、想象、举例、反馈、展示;还可以补充与此相适合的事例,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的知识储备量。比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世界上有很多人因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能不能举一例来说明一下?我利用课件补充了下面这四个例子:1.瓦特受到“水烧开后顶起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2.牛顿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3.莱特兄弟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上蓝天的飞机。4.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力求长效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本、阅读图片、阅读数据、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人生。不同的人,阅读的对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见解就不同。课堂上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独特理解。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送给学生。通过“读、问、讲、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找到支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精神意蕴。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更要提升学生;要立足于课堂,更要超越于课堂;要释放生命,更要点化生命。真真切切的把每一个环节做细了,做实了,做大了,做强了。教学效果就自然浮出了。比如我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我利用课件设计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行心目中的答案,第一幅图,有的说看到了3个人,有的说看到了7个人,还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包裹的婴儿在上面躺着……;第二幅图有人则说看到了一个酒杯,有人则说看到了两个面对面的人……;我还设计了“1+1=?的联想,脑筋急转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喋喋不休,激情高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是这些求异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亮点。针对现代文阅读我常常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做到一下几点:1、要有预习课文的习惯。预习可以放在课内,也可以放在课外。如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层次,语言运用,表达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点思考要点。当然,每次预习,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2、要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阅读时,遇到有字、词、成语、典故等不会读、不会讲、不明含义、不知来历,要能够翻字典、词典,自己解决。3、要有圈点勾画的习惯。阅读时会在书上做标记。对文章主要部分,表现最好的部分,用符号圈画出来。4、要有会写笔记的习惯。读书的时候,不但动脑,还要动笔,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 重视课堂小结,反思领悟,验证课堂见效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坚持教学反思是高效上课的生长点,现代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通过学生总结、反馈,教师自己与学生共同回忆课堂过程,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随时记录,思考、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梳理。让学生自主地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哪些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还有哪些漏洞?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补救,二者若彼此达成共识,形成默契,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现代文阅读中的任何一种文体,它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根据议论文的定义和三要素,以及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对议论文在中考中考查范围来看,议论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还是有规可循的,所以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总结方法。比如,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就归纳了许多方法。1.议论文开头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一:引用设计的选择题形式是为了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学法指导二:2.概括事例的方法:某人做某事,结果怎么样?学法指导三:3.找论点的方法: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因此”、“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最后还用口头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及确定方法。总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总结。以不变应百变,会这一道题,要学回答这一类题。又比如, 【2013年哈尔滨,20】(文章《谦和是一种力量》。)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按照把握论点的方法从标题、开头、结尾、中间等处提取概括论点。本文标题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所以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谦和是一种力量。再比如【2013年江苏扬州,2】(文章《房间里的大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段举了一个例子进行论证,也就是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一般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答案: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事例论证“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及权威性。
五、掌控学生心理,灵活使用教学手段,让动态课堂自然成效
议论文阅读虽然在人教版中编排的篇目不多,主要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共8篇文章,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前学习的五种表达方式中,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辨别出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九年级学生虽说不像七八年级学生个性过于张扬,但稳重之中又多了几分好奇,比较成熟之中增添了几分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备课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思路,使用与之适合的教学手段,迎合学生心理,学生就会自然自主动起来。就会参与其中。整个课堂是动中有静,静中蕴动,此起彼伏,张弛有度。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种模式,更不是所有的议论文他的教法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上课之前要对不同篇目的议论文要确定它的重点难点,能否在有效时间内顺利完成本课的三维目标,达到学生能容易接受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和创造,才是体现议论文课堂的的有效性。比如,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运用视频、音频、图片,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情节的不同,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并且从听、说、读、写、唱逐层深入挖掘学生潜能,进行有效创造。在此,我让学生根据“1+1=1展开联想进行比赛,随后让他们写歌词,并要求能够大声唱出来。整个课堂节奏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自然状态下的动态课堂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在研修期间,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通过反复磨课,反复修改,反复调整,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五步教学法,这五步教学法并非固定模式,要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教师特点,不同课文内容而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的教学效果在全校乃至全县都特别突出。但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完善优质课堂的长足发展,争取拥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切实解决我们农村学生阅读的困惑。
参考文献:
[1]刁瑞珍 《中学语文教学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M】 1996
[2]陈大伟 《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 天津教育出版社【M】 2011
[3]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4]宋胜杰《经典点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与书写,计算、观察、表达并称为“五把刀子”,正说明阅读在人们学习,工作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啊!,阅读她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阅读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议论文阅读则是现代文阅读其中之一,她更能开明宗义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其它文体相比较而言,她与人对话的方式更直接,更坦然。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文体,却难坏了我们农村学生,针对这一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农村学生议论文阅读的有效性呢?要提高议论文阅读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构建灵活多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力争课堂有效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我们探讨出议论文阅读教学的“五步教学”教学模式。即预习检测——目标展示——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五步教学法不是适合于每一篇议论文,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我们也可以随时进行小调整。比如我讲《敬业与乐业》就使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导入新课(事例导入引课题)——整体感知(自主朗读明观点)——合作探究(默读合作探思路)——反思领悟(精读品析赏语言)——拓展延伸(联想举例找规律);而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则使用的是:创设情境——目标展示——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思维训练;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又是:故事导入——列举提纲——精读研析——反馈展示——拓展提升。每一步我们上课前要做好精心的准备。比如,第一步的预习检测环节,学生预习时老师要明确任务,说清要求,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还会遇到那些突发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提前预设。课堂上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原则,努力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不代做。第二步的目标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根据中考大纲等进行确定。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感官,力求增效
1. 利用视频引入,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思、写等,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整个身心能很快融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比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运用赵本山和高秀敏演的小品《买车》截取其中一段视频:1+1在什么情况等于3?范伟说:“1+1在什么情况下都不等于3,高秀敏说: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3……”紧接着我问“范伟打错了吗?”生答:“没有”。“为什么他没有答错?”“学生回答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不同。”我说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讲《敬业与乐业》一文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职业。讲《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时,下载音乐,通过配音我进行了一段沉痛而富有激情的演讲。利用ppt版面设计问题,明确任务,让学生思考、想象、举例、反馈、展示;还可以补充与此相适合的事例,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的知识储备量。比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世界上有很多人因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能不能举一例来说明一下?我利用课件补充了下面这四个例子:1.瓦特受到“水烧开后顶起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2.牛顿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3.莱特兄弟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上蓝天的飞机。4.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力求长效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本、阅读图片、阅读数据、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人生。不同的人,阅读的对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见解就不同。课堂上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独特理解。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送给学生。通过“读、问、讲、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找到支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精神意蕴。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更要提升学生;要立足于课堂,更要超越于课堂;要释放生命,更要点化生命。真真切切的把每一个环节做细了,做实了,做大了,做强了。教学效果就自然浮出了。比如我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我利用课件设计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行心目中的答案,第一幅图,有的说看到了3个人,有的说看到了7个人,还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包裹的婴儿在上面躺着……;第二幅图有人则说看到了一个酒杯,有人则说看到了两个面对面的人……;我还设计了“1+1=?的联想,脑筋急转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喋喋不休,激情高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是这些求异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亮点。针对现代文阅读我常常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做到一下几点:1、要有预习课文的习惯。预习可以放在课内,也可以放在课外。如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层次,语言运用,表达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点思考要点。当然,每次预习,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2、要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阅读时,遇到有字、词、成语、典故等不会读、不会讲、不明含义、不知来历,要能够翻字典、词典,自己解决。3、要有圈点勾画的习惯。阅读时会在书上做标记。对文章主要部分,表现最好的部分,用符号圈画出来。4、要有会写笔记的习惯。读书的时候,不但动脑,还要动笔,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 重视课堂小结,反思领悟,验证课堂见效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坚持教学反思是高效上课的生长点,现代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通过学生总结、反馈,教师自己与学生共同回忆课堂过程,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随时记录,思考、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梳理。让学生自主地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哪些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还有哪些漏洞?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补救,二者若彼此达成共识,形成默契,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现代文阅读中的任何一种文体,它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根据议论文的定义和三要素,以及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对议论文在中考中考查范围来看,议论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还是有规可循的,所以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总结方法。比如,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就归纳了许多方法。1.议论文开头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一:引用设计的选择题形式是为了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学法指导二:2.概括事例的方法:某人做某事,结果怎么样?学法指导三:3.找论点的方法: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因此”、“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最后还用口头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及确定方法。总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总结。以不变应百变,会这一道题,要学回答这一类题。又比如, 【2013年哈尔滨,20】(文章《谦和是一种力量》。)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按照把握论点的方法从标题、开头、结尾、中间等处提取概括论点。本文标题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所以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谦和是一种力量。再比如【2013年江苏扬州,2】(文章《房间里的大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段举了一个例子进行论证,也就是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一般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答案: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事例论证“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及权威性。
五、掌控学生心理,灵活使用教学手段,让动态课堂自然成效
议论文阅读虽然在人教版中编排的篇目不多,主要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共8篇文章,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前学习的五种表达方式中,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辨别出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九年级学生虽说不像七八年级学生个性过于张扬,但稳重之中又多了几分好奇,比较成熟之中增添了几分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备课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思路,使用与之适合的教学手段,迎合学生心理,学生就会自然自主动起来。就会参与其中。整个课堂是动中有静,静中蕴动,此起彼伏,张弛有度。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种模式,更不是所有的议论文他的教法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上课之前要对不同篇目的议论文要确定它的重点难点,能否在有效时间内顺利完成本课的三维目标,达到学生能容易接受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和创造,才是体现议论文课堂的的有效性。比如,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运用视频、音频、图片,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情节的不同,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并且从听、说、读、写、唱逐层深入挖掘学生潜能,进行有效创造。在此,我让学生根据“1+1=1展开联想进行比赛,随后让他们写歌词,并要求能够大声唱出来。整个课堂节奏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自然状态下的动态课堂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在研修期间,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通过反复磨课,反复修改,反复调整,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五步教学法,这五步教学法并非固定模式,要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教师特点,不同课文内容而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的教学效果在全校乃至全县都特别突出。但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完善优质课堂的长足发展,争取拥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切实解决我们农村学生阅读的困惑。
参考文献:
[1]刁瑞珍 《中学语文教学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M】 1996
[2]陈大伟 《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 天津教育出版社【M】 2011
[3]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4]宋胜杰《经典点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