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双语教学中民族民族学生掌握汉语及其运用

【作者】 扎比拉·努尔马西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阿克达拉镇中学


【正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疆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新疆的双语教育教学事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双语教学,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当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以及运用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探索,以进一步促进新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学生现状分析:
  ①、民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差。②、团场民族学生与牧区民族学生掌握汉语的程度差异大。③、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浓,但是学习难度大。④、民族学生家庭学习汉语氛围不够浓。⑤、民族学生在运用汉语的时候不够自信。
  解决途径: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说起学习氛围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①、课堂学习氛围。②、校园学习氛围。③、家庭学习氛围。
  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民族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母语,是因为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有一种利用语言投入交际的迫切感。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并满足自己的意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当孩子们学习他们时,这种迫切感一般来说已没有如此强烈,这是语言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因为这种交际的愿望完全可以通过母语来实现。而任何一种语言的巩固和掌握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运用,仅仅通过课内时间的交流来达到学好汉语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在课内外尽可能地为民族学生创造一种学汉语的良好氛围,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好汉语的做法。
  示例A、一个民族学生在校学习汉语时间一天大概在6个小时,如果回到家中父母能够和其共同使用汉语交流,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会极大的延长。
  示例B、一个民族学生在校学习汉语时间一天大概在6个小时,如果回到家中父母不能够与其用汉语交流,而是用民语言交流,那么这个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就局限在这6个小时,而在家中使用母语交流的时长有可能要超过汉语交流时长,这对学生学习汉语,就会形成一种阻碍。
  那么示例A学生学习汉语的速度以及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就会比示例B学生学习和理解汉语的能力强,综上所述:营造良好汉语学习氛围是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重要条件,给民族学生创设学习汉语的大环境,就能使民族学生浸泡在汉语天地之中,加深对汉语的体验与感受,这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施教,用自己“领导者”的姿态授课,用自己的“填鸭式”灌输知识,这样下来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做主角,学生做配角,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搞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记住、吃透的知识微乎其微,教师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疲惫不堪。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好上课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①、做好双语课堂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汉语不是民族学生的母语,有部分同学对汉语存有抵触情绪,一听上汉语课脑袋首先就发懵了,大脑一片空白,久而久之,就更谈不上用汉语去交流了。双语教师如何去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课堂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引导”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来上这堂课;其次是“兴趣”准备,我见过有的老师一上课就说“请同学们翻开书……页”“我们今天学习……课”。这种教学引导也太直接了,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老师以一个有趣的“顺口溜”,一个精彩的导入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的话,学生就会提起精神,进入状态;再次就是“信息”准备,也就是准备好与课程相关的各种道具、教学设备等,让学生全身心高度紧张的去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应该没有几个同学上课睡觉,做小动作了。 
  ②、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定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课堂;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学习为辅的课堂,必定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课堂。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课堂导语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没有好的开头,读者何以继续往下读你的文章?要让学生对这堂英语课一见钟情,起到先声夺人之效,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用生动的画面去吸引他们,学生在声图并茂的感召下,自然兴致倍增,气氛上来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就会相当积极踊跃,这样一堂汉语课,学生就会觉得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堂汉语课的到来。
  三、以情景课堂教学为抓手,建立交流空间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汉语的运用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位汉语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创设情景课堂时,可以不用做的太复杂,通过日常生活的模拟,就能让民族学生熟练的掌握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示例:在讲日常生活用语时,可以就地取材,把班级的桌子当成茶几,把凳子当成沙发,随机找几名学生当成客人,找两个汉族学生当主任,让他们分组开展家庭来客人时的模拟情景,从而锻炼民族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四、把“民族团结教育”当做抓手,建成民汉互帮互助学习环境
  校园是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阵地,仅仅依靠上课时间,没有课后的复习巩固,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让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结对子”,让他们一起交流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民族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的水平,并且可以让民族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巩固,我想通过这样,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创建情景课堂教学;建立民汉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学习,一定能使民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日常的交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