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者】 蒋 坤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推进课改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感觉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一定要深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主体、注重课堂设计、更新教学方法、讲究学习方法等。【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知道;主体;设计;学法
【正文】
新课标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的教师到底应拥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深入学生心理,展现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学生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个性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从而让我们的课堂飞扬灵动起来.
1﹒1要知道学生课上想什么
学生课上在想什么,这是各位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学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比如在讲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时,学生观察到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很容易产生别的物质能不能催化双氧水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通过课后实验帮助学生认识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强化了“催化剂”的概念。
1﹒2要知道学生怕什么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老师看来都很简单,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教师还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考,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上能否理解你所讲的内容。比如,在讲化合价时,面对十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学生记忆起来比较麻烦,而这个内容又是初中化学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式的书写及以后更多更复杂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以朗朗上口的口诀的形式教给学生,帮助学生记忆.
1﹒3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
平时上化学课时大家一定注意到什么时候学生热情最高涨,注意力最集中,那就是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所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做好每一个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实验中,教师也可以主动出一点“丑”,故意在一些动作上或步骤上做错,导致实验不能成功,由学生来进行分析,以达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结束时,我们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让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炸裂,虽然我们损坏了一支试管,但这个知识点却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
1﹒4要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容易犯错
在作业或考试中,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该多做总结,不应该简单认为只是由于学生一时大意疏忽出的错,而有所忽视,不但要及时的进行讲解,纠正,还要经常进行巩固,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2.关注学生主体,体现教学效果
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2〕。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3〕。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4〕
2﹒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初三年级刚开设的一门新课,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精心准备上好学生的第一节化学课――启蒙课至关重要。
如第一节化学课从有趣的化学实验入手,我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看到的现象是:金属钠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转动,并听到滋滋的响声,有气体冒出,钠转动的时候还拖着一长长的红尾巴,象变魔术一样,效果特佳。
2﹒2培养思维能力,主动融合课堂
化学课的学习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但存在着学生只是机械记笔记而后再反复记忆的现象。根据这些现象,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黑板上书写的概念写错或把我讲的话说错,有一些认真听课的学生立即站起来纠正,我及时地加以表扬,而记好笔记的同学觉得只记笔记不听老师讲也不行,要有选择地有思考地记笔记,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他们的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促动学生主动地融合课堂.
2﹒3变通实验,参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中我常常对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作改进和变通。
如学生在学习了酸碱盐的鉴别后,我设计了常见酸碱盐的鉴别,先设计好表格,将学生分组,每组提供5种不同的溶液并提供相应的五个标签如:①HCl ②H2SO4 ③NaCl④NaOH ⑤Na2CO3,将试管排列在试管架上,学生只知道有这几种药品,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给每支试管贴上正确的标签。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及时记录有关现象等等,这是课堂上教师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注重课堂设计,追求教学实效
3﹒1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结合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教案。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法。我教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灵活,设计教案时我总是多预设问题,追问到底,这样会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2教学设计问题意识为中心
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说不上创新。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办法,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实效。
3﹒3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为突破口
优秀的课堂设计往往对于公开课、示范课来说是比较好的,有的老师就照搬照用,我感到一点儿都不实用,我的学生有自已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不搞花架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我班学生的教案,不是什么课都用多媒体,不是什么课都要做实验,追求教学实效。
4.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4﹒1指导学生阅读
现行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我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
4﹒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4﹒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4﹒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总之,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主体、注重课堂设计、讲究学法指导等,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最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8
[3]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mathsedu.com
新课标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的教师到底应拥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深入学生心理,展现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学生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个性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从而让我们的课堂飞扬灵动起来.
1﹒1要知道学生课上想什么
学生课上在想什么,这是各位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学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比如在讲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时,学生观察到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很容易产生别的物质能不能催化双氧水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通过课后实验帮助学生认识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强化了“催化剂”的概念。
1﹒2要知道学生怕什么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老师看来都很简单,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教师还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考,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上能否理解你所讲的内容。比如,在讲化合价时,面对十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学生记忆起来比较麻烦,而这个内容又是初中化学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式的书写及以后更多更复杂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以朗朗上口的口诀的形式教给学生,帮助学生记忆.
1﹒3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
平时上化学课时大家一定注意到什么时候学生热情最高涨,注意力最集中,那就是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所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做好每一个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实验中,教师也可以主动出一点“丑”,故意在一些动作上或步骤上做错,导致实验不能成功,由学生来进行分析,以达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结束时,我们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让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炸裂,虽然我们损坏了一支试管,但这个知识点却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
1﹒4要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容易犯错
在作业或考试中,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该多做总结,不应该简单认为只是由于学生一时大意疏忽出的错,而有所忽视,不但要及时的进行讲解,纠正,还要经常进行巩固,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2.关注学生主体,体现教学效果
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2〕。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3〕。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4〕
2﹒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初三年级刚开设的一门新课,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精心准备上好学生的第一节化学课――启蒙课至关重要。
如第一节化学课从有趣的化学实验入手,我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看到的现象是:金属钠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转动,并听到滋滋的响声,有气体冒出,钠转动的时候还拖着一长长的红尾巴,象变魔术一样,效果特佳。
2﹒2培养思维能力,主动融合课堂
化学课的学习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但存在着学生只是机械记笔记而后再反复记忆的现象。根据这些现象,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黑板上书写的概念写错或把我讲的话说错,有一些认真听课的学生立即站起来纠正,我及时地加以表扬,而记好笔记的同学觉得只记笔记不听老师讲也不行,要有选择地有思考地记笔记,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他们的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促动学生主动地融合课堂.
2﹒3变通实验,参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中我常常对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作改进和变通。
如学生在学习了酸碱盐的鉴别后,我设计了常见酸碱盐的鉴别,先设计好表格,将学生分组,每组提供5种不同的溶液并提供相应的五个标签如:①HCl ②H2SO4 ③NaCl④NaOH ⑤Na2CO3,将试管排列在试管架上,学生只知道有这几种药品,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给每支试管贴上正确的标签。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及时记录有关现象等等,这是课堂上教师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注重课堂设计,追求教学实效
3﹒1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结合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教案。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法。我教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灵活,设计教案时我总是多预设问题,追问到底,这样会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2教学设计问题意识为中心
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说不上创新。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办法,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实效。
3﹒3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为突破口
优秀的课堂设计往往对于公开课、示范课来说是比较好的,有的老师就照搬照用,我感到一点儿都不实用,我的学生有自已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不搞花架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我班学生的教案,不是什么课都用多媒体,不是什么课都要做实验,追求教学实效。
4.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4﹒1指导学生阅读
现行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我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
4﹒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4﹒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4﹒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总之,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主体、注重课堂设计、讲究学法指导等,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最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8
[3]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maths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