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低年级孩子有话可写

【作者】 邝丽群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实验小学


【正文】低年级的孩子是以识字写字为主要的学习任务,他们的识字量有限,这个时候让孩子们会写几句正确、通顺的话,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通过实践,我找的了一些让孩子们有话可写的方法,愿和大家分享。
  一、故事起步
  我们都知道,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故事,于是,我决定从这里起步。
  1.以听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故事还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丰富的乐趣和无限的遐想。每天,我都会利用一点儿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首先从他们最熟悉的《小红帽》、《小马过河》、《三只小猪盖房子》、《猫和老鼠》等开始讲起。我读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个又一个故事,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个奇妙而又丰富的世界,他们扑闪着大眼睛,时而随着故事里的小猪伤心,时而被可爱的小猫逗乐。慢慢地,孩子们爱上了故事,也爱上了读故事的我。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书包里的故事书多了起来,甚至有些会把自己读到的有趣的故事送到我手里,希望我读给小伙伴一起分享。现在,就算是班里最不爱读书的韦仕科,有空的时候他都会捧着本故事书读得入了迷。正是故事中的美吸引着他们,善引领着他们,爱滋养着他们。我庆幸自己找对了路劲。
  2.明标述故事。随着孩子们爱读故事书了,读的故事多了起来后,于是,我在讲故事前,先提出要求:认真听,看谁能把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再讲给我们大家听。有了这个任务后,孩子们听得更认真了。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先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找找信心,再讲个全班的同学听。然后,我告诉孩子们,能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有一半就属于我们的了。最后,我要求他们回家给家长或者小伙伴讲一讲,我还要求家长们在班级的Q群上分享孩子们讲故事的心得。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在睡前给孩子们讲讲睡前故事。有了这个平台,孩子们读故事书的兴趣就更高了。
  这样,以故事为抓手,先让学生爱上读书并乐在其中,乐此不彼,为以后的乐写打好了基础
  二、以“画”说话写话
  低年级的学生除了爱听故事,他们还爱用涂鸦、画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欲求。所以,低年级的写话要求一般都是看图写话。抓住这样的契机,我是这样做的:
  1.让“画”活起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打开低年级课本,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有公鸡啼鸣、小猴嬉戏,有漂亮的花丛,高大的树木……每一幅画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有故事的。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叫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去说一说或者写一写文中图画的意思。如一下《识字6》有孩子这样写第一幅图:美丽的花丛中,萤火虫一闪一闪的,真美呀;第二幅图这样写:小丁丁听爷爷讲故事,都入迷了;再如二上13课《朱德的扁担》有孩子这样写:朱德爷爷乐呵呵地挑了一大担粮食;二下17课《歌唱二小放牛郎》图上画的是八路军将复仇的子弹把敌人胸膛射穿!有孩子这样写:冲啊!杀啊!我们要把日本鬼子杀光,为王二小报仇……这样利用现成的图画去自主配文,真正让“画”活起来了。
  2.话从“画”中来。学习《秋姑娘的信》一课,孩子们各选一种秋叶,勾勒了叶片的轮廓,在空白处这样给朋友写信:
  生1:亲爱的蝈蝈,天气凉了,别睡懒觉了,赶快准备过冬的食物吧。
  生2:亲爱的警察叔叔,站岗、执勤,要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
  ……
  看,在孩子眼里,万事万物皆是画。除了刚才说的书中有“画”有“话”,生活中亦是如此:班上的劳丽桥小朋友最喜欢画画了,她跟着妈妈到市场买菜,滚圆的西瓜,鲜红的番茄,横行的螃蟹,游动的鱼儿……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得像不像不在乎,妈妈见女儿一会儿涂红,一会儿描绿,只随她去……孩子画了却还在旁编了个谜语:好像苹果红又红,好像柿子没有盖,能当水果能当菜,营养好来人人爱。妈妈恍然大悟——西红柿。于是,买了几个鲜红的番茄,准备给女儿煮她最爱吃的番茄炒蛋奖励孩子。
  无论是课文中还是生活中,让孩子经常与“画”沟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轻松上阵
  以上的读、说、甚至是简单的写都是为了接下来的写话作好准备,真正让孩子轻松上阵。
  1.童话续写,合理想象。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故事,它通俗易懂,个性鲜明。我最先开始的就是让孩子们进行童话续写。即使孩子年纪小,丰富的想象力却令人折服。因为那是他们的心声。童话续写并非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如《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很简单,狐狸的狡猾,乌鸦的蠢笨,告诉我们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如何续写?首先进行预设:当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可能会发生哪两种情况?一种是乌鸦继续被骗,另一种是乌鸦报了仇。由此,再分情况继续想象,如何骗或是如何报仇。续写童话,要注意和原文的衔接,符合原文所表达的情感,一气呵成!因为孩子年纪小,我会给他们先起个头:一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又站在了那棵树上,这时,又被狐狸看见了……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小组里讨论,然后选出本组最优秀的选手和作品,在班级上交流。然后再把故事用几句话写下来,孩子小,能兴趣盎然地写下几句话,那就是收获满满了。
  2.我手写我心。《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有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所写的话必定是自己想说的话,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也必定是自己的认识和感想。也就是说:做到“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大量识字既是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引领学生及早进入阅读的重要手段。写话教学就是激发携手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样的运用不仅是对识字成功的有效巩固,也是对识字成果的有效扩展。于是,有时候我会就课文插图,让学生写几句话;有时候教他们听了故事写一两句自己的看法;有时候画了一幅画让他们在旁边添上一两句话;有时候学校和班级开展活动,让他们写几句自己的感受等等。这样,写话的内容丰富多样,写话的源头几乎都来自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的脑中都有了形象,那样,才真正让学生脑中有话,我手写我心。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1.课前三分钟展示。所谓“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的三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诗歌、或讲故事、或听写词语、或演讲等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在接手新班级的时候,一般都喜欢采用这样的方式。对于“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安排,我事先会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好计划,有背诵古诗词和课文精彩片段;有讲故事、讲笑话;有读儿歌、读词语等等。当然,一开始我一般都是先由我来讲故事,毕竟孩子刚上小学,识字量还不多。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故事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然后引导孩子们看故事书,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渐渐地孩子喜欢和书交朋友了,也爱读书了。后来我才慢慢放手让学生去做其他的。为了“课前三分钟”能持久有效果。我还采取了“比一比,谁会说”、“我说你笑”、“我说你评”、“我说你续”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前三分钟”的内容。
  2.活动展示魅力。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发现写的特殊魅力,喜欢上书面的表达方式。比如,做传字条的游戏,写好一句话,让同学或者老师大声地读出来,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愿和要求,还可以家校联手,字条传情。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来一场“商品买卖”;来一次“水果品尝大会”;开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等,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展示自己的魅力,激发孩子的说话写话的兴趣。
  3.上好“写话欣赏课”。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欣赏,被关注,被激励,父母、老师都有责任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我们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写话。因此,在写话点评中,我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一个及时而又准确的标点,一个生动而优美的词语,一句形象又精彩的句子,都是我所关注的细节。我还会利用“写话欣赏课”及时公布优秀写话的孩子名单,进行优秀写话展或推荐发表在学校“钟铃之声”的校报上。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文章,我还会给他们上到讲台上大声地念给同学们听,通过这种方式给予他们更多成功的体验。我还会把这些优秀的文章分享到班级的Q群上,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让孩子充满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写话的信心,激发孩子们写话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