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王文新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学校
【摘要】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素质教育
【正文】
一、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因村施教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如我在教四年级课文《落花生》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我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学生掌握了这篇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教会了学生求知,教会了学生做人。
一、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因村施教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如我在教四年级课文《落花生》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我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学生掌握了这篇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教会了学生求知,教会了学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