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标成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新太初级中学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正文】
开展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教育改革的核心。信息技术又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关键要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内,而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如在教授《小画家本领大》一课时,为提高学生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你能猜出下面这四个谜语(出示课件)说的是哪种绘图工具吗?(如:(铅笔工具)“细细长长一支笔,它的本领可不小,要粗要细你控制,写字画线它都行”)这么快你们都猜出来了,说明大家前面学的知识很扎实,今天我们继续来做小画家,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图画创作,迎接更高的挑战,比一比哪位小画家的本领大,好吗?这个时候,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兴趣,为后继的教学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二、更新观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从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所想”。例如: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重视实践
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会创新。我们学校微机室教师机上都安装“电子教室”软件,平常的上课中经常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地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学生往往不领情,一片唏嘘。好心办错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位信息技术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后来我们总结出一条:精讲多练。在课堂上教师“少而精”地讲授新知识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上机操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而其实过多的教师讲解和示范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在讲授《我的名片我设计》一课时,在欣赏了聪聪的名片后,学生自己动手想做名片的热情很高。我没有广播演示操作步骤,而是布置任务:同学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老师看到好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请参照课本的步骤1——到步骤3,给你的名片输入文字信息吧。这时学生带着十二分的创作热情,投身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像“文字框消失了怎么办?、“如何让文字框整体移动”等问题,在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的时候,教师再适时点拨演示,当好学生的顾问。这时,学生们脸庞上透出的、对老师的感激、崇拜之情无以言表。在这样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本课的重难点会随之解决,很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设疑启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如在《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的……这是他的不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新发现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我会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让他体会创造的愉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例如: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给所在班级设计班徽,完成后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评论。我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作的成果,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体验着参与创造的快乐。
总之,身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善于做教学研究,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多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淑霞;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四点体会[J];中小学电教;2014年06期
[2]闫娟;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两点体会[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年02期
[3]何伯祥;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3年10期
开展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教育改革的核心。信息技术又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关键要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内,而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如在教授《小画家本领大》一课时,为提高学生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你能猜出下面这四个谜语(出示课件)说的是哪种绘图工具吗?(如:(铅笔工具)“细细长长一支笔,它的本领可不小,要粗要细你控制,写字画线它都行”)这么快你们都猜出来了,说明大家前面学的知识很扎实,今天我们继续来做小画家,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图画创作,迎接更高的挑战,比一比哪位小画家的本领大,好吗?这个时候,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兴趣,为后继的教学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二、更新观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从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所想”。例如: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重视实践
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会创新。我们学校微机室教师机上都安装“电子教室”软件,平常的上课中经常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地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学生往往不领情,一片唏嘘。好心办错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位信息技术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后来我们总结出一条:精讲多练。在课堂上教师“少而精”地讲授新知识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上机操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而其实过多的教师讲解和示范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在讲授《我的名片我设计》一课时,在欣赏了聪聪的名片后,学生自己动手想做名片的热情很高。我没有广播演示操作步骤,而是布置任务:同学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老师看到好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请参照课本的步骤1——到步骤3,给你的名片输入文字信息吧。这时学生带着十二分的创作热情,投身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像“文字框消失了怎么办?、“如何让文字框整体移动”等问题,在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的时候,教师再适时点拨演示,当好学生的顾问。这时,学生们脸庞上透出的、对老师的感激、崇拜之情无以言表。在这样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本课的重难点会随之解决,很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设疑启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如在《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的……这是他的不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新发现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我会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让他体会创造的愉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例如: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给所在班级设计班徽,完成后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评论。我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作的成果,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体验着参与创造的快乐。
总之,身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善于做教学研究,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多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淑霞;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四点体会[J];中小学电教;2014年06期
[2]闫娟;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两点体会[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年02期
[3]何伯祥;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