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一年级数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者】 刘 春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小学
【摘要】数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会计算,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一、培养观察力;二、培养想像力;三、养动手操作能力。【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新课改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创新,社会日新月异,这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特色。时代呼唤着教学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谈一谈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培养观察力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各种能力对智力活动的意义: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而思维能力则是智力活动的核心。现实生活是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而创造的第一步是观察。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前提,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1、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顺序,进行有序思维
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是随意的、笼统的,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和训练学生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观察。例如:◇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这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然后按顺序写出数。这样学生在有序地观察思考中培养了观察力,自己解决了问题。
2、在观察中比较,进行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这说明了比较在认识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要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正确分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使思维更富有创造性。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思考之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操作,去验证,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做充分开发了孩子的智力,他们的观察力与想像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一年级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像因素,经常进行想像训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于想像王国之中,这对今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像素材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以后,想像力就会逐步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分类时,我设计了一道题,在同学中精心选出了5位同学站在大家面前,让同学观察并进行分类,我对同学说:“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来仔细观察,认真想想,看看我们能想出多少种分类方法。”这时大家开始分类了,有的同学上前按男女分类,有的按年龄大小分类,有的按身高分类,有的按穿校服和不穿校服分类,有的按扎辫子和不扎辫子分类,有的按穿皮鞋和胶鞋来分类,甚至有的同学上前按长得漂亮和不漂亮来分类。学生这么认真地观察,这样用脑去想,真是很了不起。
2、提供想像素材,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们积极动脑、想像,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搭出小汽车、机器人、桥、房屋等各种东西,然后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参观,评出“最佳设计组”。学生们高兴极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养动手操作能力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让学生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觉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创造思维。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拼、摆、量、折、剪、画、想、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观协调发挥作用。通过操作,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在一年级很多课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先摆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和方法。比如,第一册书中的分类与统计两个单元。教学时,完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领会什么是分类,什么是统计,应该如何分类及统计。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点滴看法。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从小抓起,用好用活教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之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孩子们今后的创新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创新,社会日新月异,这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特色。时代呼唤着教学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谈一谈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培养观察力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各种能力对智力活动的意义: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而思维能力则是智力活动的核心。现实生活是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而创造的第一步是观察。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前提,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1、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顺序,进行有序思维
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是随意的、笼统的,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和训练学生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观察。例如:◇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这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然后按顺序写出数。这样学生在有序地观察思考中培养了观察力,自己解决了问题。
2、在观察中比较,进行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这说明了比较在认识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要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正确分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使思维更富有创造性。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思考之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操作,去验证,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做充分开发了孩子的智力,他们的观察力与想像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一年级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像因素,经常进行想像训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于想像王国之中,这对今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像素材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以后,想像力就会逐步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分类时,我设计了一道题,在同学中精心选出了5位同学站在大家面前,让同学观察并进行分类,我对同学说:“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来仔细观察,认真想想,看看我们能想出多少种分类方法。”这时大家开始分类了,有的同学上前按男女分类,有的按年龄大小分类,有的按身高分类,有的按穿校服和不穿校服分类,有的按扎辫子和不扎辫子分类,有的按穿皮鞋和胶鞋来分类,甚至有的同学上前按长得漂亮和不漂亮来分类。学生这么认真地观察,这样用脑去想,真是很了不起。
2、提供想像素材,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们积极动脑、想像,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搭出小汽车、机器人、桥、房屋等各种东西,然后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参观,评出“最佳设计组”。学生们高兴极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养动手操作能力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让学生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觉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创造思维。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拼、摆、量、折、剪、画、想、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观协调发挥作用。通过操作,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在一年级很多课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先摆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和方法。比如,第一册书中的分类与统计两个单元。教学时,完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领会什么是分类,什么是统计,应该如何分类及统计。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点滴看法。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从小抓起,用好用活教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之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孩子们今后的创新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作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