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新思考
【作者】 艾力黑扎·海达尔汗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学校
【摘要】语文教学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深远的,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发现中尝试,在尝试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也能拓展每一位学生终生学习之路。【关键词】意识;思维能力;学习激情;教学氛围
【正文】
自主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新课程下的教材更进一步给我们阐明了这一关点。提醒我们在新时代的教学中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学习不仅是为了增加知识,而且还应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一、尊重主体,启发思维,积极设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应当是主动的形成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他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寻求新知的过程。所谓发现,是指一个人按自己的方式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也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语文课教学之前,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预习和自学时间,而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类已有知识、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应把语基部分作为一个重点,首先要教会学生认字识词,填鸭式的死读硬抄往往枯燥而又事倍功半,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阅读课文,自己发现应注意的字词,包括音、形、义等方面,再相互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他们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培养思维能力上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这是阅读的关键。
因此,在学习的第二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其写法大都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应竭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文章的精妙写法,从立意、题材、结构到语言,努力发现教材的个性。语言往往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外在形式,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一种文体的特征,一个作家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在他的语言上,所以我们应该把“发现文中精彩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阅读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力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
第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又要善于把关、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占有材料,精心备课、指导、点拨,要有步骤、有层次,力争达到少而精。这一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师的启发提问上,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这说明启发的过程是从“读文”“存疑”“思疑”到“释疑”,并在此基础上“生疑”的过程。“启发”,即为心智的开启、思想的发散、潜能的挖掘。教师应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发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课堂上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对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尝试,才能提高个体素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倡民主,创新施教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体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更谈不上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中去发挥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
第一,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也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圣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妨碍了学生与教师间平等交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二,要有主见,不盲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创新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师首先就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创造性的提出自身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好肯定。学生只有把书本、权威当作“对手”,敢干对权威评头品足,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才能使他们成为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充满自信的人。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会越来越适合个体发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才能使社会后继力量源源不断。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发现一个问题与解决一个问题同等重要。”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的特点,灵活、科学施教,那么求学的道路将不再枯燥,我们的明天也将更加光明。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也将会开满鲜花和充满喜悦。
自主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新课程下的教材更进一步给我们阐明了这一关点。提醒我们在新时代的教学中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学习不仅是为了增加知识,而且还应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一、尊重主体,启发思维,积极设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应当是主动的形成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他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寻求新知的过程。所谓发现,是指一个人按自己的方式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也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语文课教学之前,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预习和自学时间,而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类已有知识、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应把语基部分作为一个重点,首先要教会学生认字识词,填鸭式的死读硬抄往往枯燥而又事倍功半,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阅读课文,自己发现应注意的字词,包括音、形、义等方面,再相互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他们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培养思维能力上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这是阅读的关键。
因此,在学习的第二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其写法大都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应竭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文章的精妙写法,从立意、题材、结构到语言,努力发现教材的个性。语言往往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外在形式,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一种文体的特征,一个作家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在他的语言上,所以我们应该把“发现文中精彩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阅读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力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
第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又要善于把关、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占有材料,精心备课、指导、点拨,要有步骤、有层次,力争达到少而精。这一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师的启发提问上,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这说明启发的过程是从“读文”“存疑”“思疑”到“释疑”,并在此基础上“生疑”的过程。“启发”,即为心智的开启、思想的发散、潜能的挖掘。教师应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发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课堂上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对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尝试,才能提高个体素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倡民主,创新施教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体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更谈不上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中去发挥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
第一,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也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圣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妨碍了学生与教师间平等交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二,要有主见,不盲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创新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师首先就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创造性的提出自身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好肯定。学生只有把书本、权威当作“对手”,敢干对权威评头品足,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才能使他们成为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充满自信的人。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会越来越适合个体发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才能使社会后继力量源源不断。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发现一个问题与解决一个问题同等重要。”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的特点,灵活、科学施教,那么求学的道路将不再枯燥,我们的明天也将更加光明。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也将会开满鲜花和充满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