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探析

【作者】 盘勇先

【机构】 湖南省江永县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高中历史教师往往不太明确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至使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往往出现刚从初中升上高一的学生适应不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困境。从多年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想使学生走出“历史难学”的困境,就必须搞好高一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衔接问题,才能使高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尽快融入高中历史的学习中。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实践探究
【正文】
  高一历史的教与学问题始终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从学生来讲,初中历史实行等级制,开卷考试,难度不大,只需稍微熟悉课本,考试时找得到就行,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更不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相当轻松,但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手足无措,出现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尴尬局面。从教师来讲,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多,任务重,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由此看来,教与学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如何使高一新生顺利过渡,尽快适应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化台阶为坦途,是摆在高一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迅速发展,处于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急剧转化阶段,但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明显不同的,初中阶段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具体形象、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的支持;而到高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式,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得更深入,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但初中历史教学未能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强调知识的传授,降低理论思维水平,因此将这种思维转变推后到高一阶段,而高一历史一开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信心。
  二、探究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多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努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讲到“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时,就利用该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收看新闻,阅读报刊了解当代中国外交一些概况的有利条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操作如下:利用材料导入新课发现问题。问:根据材料说说旧中国在世界外交斗争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设计意图:选择旧中国外交失败的典型事例,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历史的追溯来深化对现实的思考,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利用自主探究理解问题的方式展开新课的学习。具体是阅读材料,论从史出(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解读),阅读材料,归纳概括,提炼观点,形成性作业探究,启迪智慧,发散思维。如在讲述“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利用一幅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内的地图,以图来讲解中国在区域合作上的积极努力,通过地图来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的区域合作问题。并探究,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性格各异的同学友好相处呢?既学习了知识,又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充分利用课本目录和导言,重新整合课本内容。每一本书都有目录,是教材编写的体系与知识结构。如必修1,看过目录之后就知道,主要讲政治制度历史。讲古代政治制度从兴起到后期走向衰落,而西方由于民主的渊源,近代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并推动了西方强大,开始对外扩张,而走向衰落的中国就成为西方侵略的对象,从而演绎了侵略史和抗争史,经过中国人民的抗争,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建立起来新中国,并且也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历程。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最后讲整个世界格局的演变。经过这样对目录的梳理,对必修1的整体结构就有了整体把握,不会觉得凌乱。此处,须重新整合课本内容,对教材进行联系实际的扩展补充,结构调整和顺序梳理,在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候,将教材整合为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革命前的酝酿和准备、过程、结果、意义几个角度让学生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这样可以在掌握宏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来掌握一些主干知识,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科思维的一般方法和特点。从三个层次展开思维,即“是什么”“为什么”和“说明了什么”,学会分析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例“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一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等三项内容。其中每项内容都可以按照三个层次去分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这一现象,“是什么”指列强对华输出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主要有争做中国的债主,掠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和争相在中国投资建厂等;“为什么”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背景和原因;“说明了什么”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清楚了教材的基本层次和结构特点,并转化为一种学习能力,会用这种思维方法分析其他教材。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历史学习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历史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瑞.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9).
  [2]叶鸿芳.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J]. 江西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