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有效问题意识的形成
【作者】 丘一民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凤岭小学
【摘要】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形成敢问,想问,会问的提问模式,就成了授课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我将围绕教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敢问、想问、会问的问题意识,从而明确学生的科学探究目标,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科学探究
【正文】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更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开始,它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也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所在。可见,在科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问题意识就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要想学生能主动发现、提出问题,教师不仅要创设必要的情境,提供有序的材料,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随意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只有问题自由了、放开了,这样就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所希望的。
儿童天生好奇是科学求知的起点。他们对日月星空、花鸟鱼虫的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变成强烈的学习行为。并且他们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就算是中年级的小学生也完全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就源于他们早期生活累积起来的经验,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出新问题。如:五年级第 2 课《他能撬动地球吗》, 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假如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这些问题中,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经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疑问。当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时,教师应以赞许的态度、和蔼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能问、可以问、有权利问,协助他们建构知识。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他们提问的机会,经常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懂。自然而然,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勇于提问的好习惯 。
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想问”
课堂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没办法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当学生有了敢于质疑的心理后,教师应深刻研究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电教、实验等教学方式,创设出让学生想要主动提问的情境。
1、利用直观手段或实物展
教材已经有了一些较具体的插图与文本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本或屏幕,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有趣的传动》一课时,提出问题:小马达是通过什么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的车轮的?
分组把玩带来的电动玩具汽车,功过观察探究感受齿轮能够起到传力的作用。
实验记录表
2、创设悬念式情景
针对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将要教授的知识,贯穿在新颖的悬念式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例如在《空气的性质》一课时,我将一张完好的纸张塞入玻璃杯,然后将其迅速倒扣在水中,让学生猜:“玻璃杯中的纸团会湿吗?”学生想当然认为会湿,可结果纸团完好无损,就是没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纸团怎么没有湿,其中会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强烈的兴趣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中。
3、设置体验活动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亲历活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是主要而基本的教学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对亲力的熟悉的事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我们在呼吸》一课中,让学生举行一个憋气比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比谁憋气的时间比较长。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人不呼吸为什么那么难受?每个人憋气时间一样长吗?最长憋气时间有多长?为什么有些动物生活在水里不会憋死?等。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活动还有很多,如听科学家的故事提问、欣赏课件提问、做游戏提问、在观察中提问、做实验提问、在实践活动中提问等。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尤其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到疑惑,产生矛盾,想提问题。
三、示范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会问”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想问、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引领学生问一些能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的“好”的问题,问一些有价值的、针对性的问题。
1、做好“问”的示范,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问问题的质量,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还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条件变,又将怎样?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抓住矛盾提问。例如:眼球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景物为什么是正的呢?
方法二:条件假设提问。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方法三:思维逆向提问。例如:假如地球自转方向发生改变,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学生就可以去发现、回答他们的疑惑,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一节科学课往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时往往要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谈,这样不仅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而且不能有目的性的解决本节课的要点。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内部
》这节课时候,在上课一开始,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提问孩子们这时尽管我们看不到胶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作出猜测、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学生大胆发挥想像,各抒己见,课堂收以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做,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问,想问,会问,达到“好”问决疑的最终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永远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更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开始,它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也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所在。可见,在科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问题意识就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要想学生能主动发现、提出问题,教师不仅要创设必要的情境,提供有序的材料,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随意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只有问题自由了、放开了,这样就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所希望的。
儿童天生好奇是科学求知的起点。他们对日月星空、花鸟鱼虫的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变成强烈的学习行为。并且他们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就算是中年级的小学生也完全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就源于他们早期生活累积起来的经验,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出新问题。如:五年级第 2 课《他能撬动地球吗》, 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假如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这些问题中,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经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疑问。当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时,教师应以赞许的态度、和蔼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能问、可以问、有权利问,协助他们建构知识。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他们提问的机会,经常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懂。自然而然,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勇于提问的好习惯 。
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想问”
课堂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没办法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当学生有了敢于质疑的心理后,教师应深刻研究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电教、实验等教学方式,创设出让学生想要主动提问的情境。
1、利用直观手段或实物展
教材已经有了一些较具体的插图与文本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本或屏幕,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有趣的传动》一课时,提出问题:小马达是通过什么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的车轮的?
分组把玩带来的电动玩具汽车,功过观察探究感受齿轮能够起到传力的作用。
实验记录表
2、创设悬念式情景
针对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将要教授的知识,贯穿在新颖的悬念式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例如在《空气的性质》一课时,我将一张完好的纸张塞入玻璃杯,然后将其迅速倒扣在水中,让学生猜:“玻璃杯中的纸团会湿吗?”学生想当然认为会湿,可结果纸团完好无损,就是没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纸团怎么没有湿,其中会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强烈的兴趣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中。
3、设置体验活动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亲历活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是主要而基本的教学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对亲力的熟悉的事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我们在呼吸》一课中,让学生举行一个憋气比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比谁憋气的时间比较长。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人不呼吸为什么那么难受?每个人憋气时间一样长吗?最长憋气时间有多长?为什么有些动物生活在水里不会憋死?等。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活动还有很多,如听科学家的故事提问、欣赏课件提问、做游戏提问、在观察中提问、做实验提问、在实践活动中提问等。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尤其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到疑惑,产生矛盾,想提问题。
三、示范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会问”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想问、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引领学生问一些能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的“好”的问题,问一些有价值的、针对性的问题。
1、做好“问”的示范,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问问题的质量,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还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条件变,又将怎样?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抓住矛盾提问。例如:眼球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景物为什么是正的呢?
方法二:条件假设提问。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方法三:思维逆向提问。例如:假如地球自转方向发生改变,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学生就可以去发现、回答他们的疑惑,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一节科学课往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时往往要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谈,这样不仅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而且不能有目的性的解决本节课的要点。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内部
》这节课时候,在上课一开始,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提问孩子们这时尽管我们看不到胶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作出猜测、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学生大胆发挥想像,各抒己见,课堂收以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做,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问,想问,会问,达到“好”问决疑的最终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永远不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