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杨 朔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四小学

【摘要】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运用新课标理念予以指导,让课标精神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成为手段或方法,注重训练,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楼;新课标;阅读教学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念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阅读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抓好阅读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念,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是课标对小语阅读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课标还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明确阶段目标: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语言。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知大意;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强调多种形式的读),能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章;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
  二、把握各类课型教学策略
  1、精读文教学
  (1)明确精读文的地位与作用:是教材的主体,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凭借,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2)教好精读文的基本底线——“三读三做”: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做编者的知音;读懂不同年段的学生实际,做学生的知音;读懂不同课型的教材内容,做文本的知音。
  (3)精读文的教学流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字词;
  根据提示,理解内容,体会词句;
  内化积累,尝试运用,适度拓展。
  (4)精读文教学的关注点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启发讲解,引导点拨,范读范写,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等;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5)教好精读文的基本策略
  A、紧扣一词,教活一课——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语,或揭示文章的中心,或点明文章的情感,或概括文章的内容,或暗示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以此教活整篇课文。 
  B、抓住一句,串联整篇——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些句子,在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它们,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 
  C、精导一段,拨通全文——一篇课文由若干段组成。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也可抓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则略加指点即可。
  D、突破一点,举一反三——在小语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没明显的关键词、句、段,教这些课文是否非逐段串讲串问不可呢?“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这些课文,头脑中应有“突破一点,举一反三”的设计策略。当然,这“一点”的选择要考虑教材的特点,编者的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突破“点”,要因课而异:《“妙极了”和“糟透了”》的“反义词”;《火烧云》的“变”等,皆可成为设计的“一点”。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点”。抓住“一点”突破,形成练习的层次,全盘皆活。
  2、批读文的教学
  (1)批读文的特点。编者站在学习小伙伴的角度旁批,体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批读文是精读文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其旁批点都是教学的重点。
  (2)批读文的教学着力点。抓住重点,适度放手,引导学生借助旁批进行阅读、理解、想象、赏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批,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略读文的教学
  (1)略读文的特点。体现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独立理解和运用,重在了解文章大意。教学应注意与精读文教学的区别,不要面面俱到;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教师要放手。
  (2)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粗知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根据提示,畅谈感受;选喜欢的地方多读多思。
  三、重视阅读,强化训练
  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试问学生课文就读不通,谈何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明白阅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首先要求孩子要读正确。教师上课时要关注学生,在学生的读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但不求作阅读技巧上的指导。至于有感情,不求千篇一律。他是怎样领悟的就怎样读。要练习多种形式的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果。总之,语文课堂要有读书声,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四、抓好课后练习教学
  课后练习就是该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课后训练题目,并将之放于课堂教学中,不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分裂开来。一堂课的成败就是要看你是否落实了课后练习题。
  阅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断探索小语阅读教学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