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思考

【作者】 张 敏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第三中学(小学部)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和实施,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对评价问题的研究。评价观念的更新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成为制约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多年来,我国形成的考法决定教法,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观念一直困扰着我们教育的改革。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系;思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两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突破界限后,向阅读转化;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突破界限后,向作文转化。所以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就要在小学阶段实现两次突变。低年级要以识字教学为中心,实现识字到阅读的质变;中年级要以阅读教学为中心,实现阅读到作文的质变;高年级要以作文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面是我对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思考:
  一、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就是把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自己的一个总特征。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开始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恩惠。而语文的课文是永远带有滞后性的,课文的内容总是落后于时代。要解决这一对矛盾,把小学语文和社会现代化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就要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因此,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课内带课外。课外阅读指导课要与各年级的教学重点相结合。低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课内的生字,中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高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训练积累材料。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又为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提供广阔天地。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大写作观,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贴近现代社会,提高语文水平。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小学语文教学还要与各科加强横向联系。语文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既有语文知识,又有历史、地理、自然、政治、文学等知识;语文教学中,既有语文能力的培养,又有思想品德的陶冶,智力的训练,美育的熏陶等。而各科教学中又都有语文的因素。一个小学生如果不能理解“降低了三分之一”和“降低到三分之一”,是不能学好数学的。白居易如果不懂音乐,也不能在《琵琶行》中写出描绘音乐的美妙语句。要加强语文教学的横向联系,必须设立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如音乐作文课,让学生欣赏音乐美,并学会用文字表达;图画语文课,让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图画,想象课文中的意境,用语言文字描绘画面;阅读实践课,让学生根据新产品的说明书,去使用新产品……
  二、按照对立统一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在内容。任何事物,任何过程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例如识字和阅读,语文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学生不认识课文中的字,且不同的学生,不认识的字不同,这就出现了识字和阅读的矛盾。但两者又是统一的,识字可以帮助阅读,阅读又能巩固识字。再如阅读和作文,阅读可以为作文提供借鉴,但是阅读又往往容易束缚学生的作文思路,处理得不好容易出现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一个复杂事物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它们组成一个矛盾群体。矛盾群体中的诸矛盾,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的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这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此外同一矛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有其不同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小学生刚入学,学习语文的主要矛盾是识字。因此低年级的主要矛盾是识字。这期间的语文教学要围绕识字进行,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都要围绕着识字教学,当学生认识了2400个常用字以后,识字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所以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是阅读。识字、写字、听话、说话、作文都要为阅读服务。当阅读突破一定数量,学生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以后,作文就成了主要矛盾。所以高年级以作文训练为重点。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都要为作文服务。
  对立统一的规律认为,由于事物的矛盾是一个群体,矛盾与矛盾之间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所以当我们设法解决一个矛盾时,必须考虑到事物的群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在写字课时,教师对学生写字的规范要求很严格,而识字课时,则只强调识记汉字,忽视了书写的要求,造成大部分学生执笔姿势不对,字形不规范的陋习。说话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规范,而在阅读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出现语病,教师也不予纠正,这就不利于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重视整体性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我认为应该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在课程的设置上,小学语文科应设置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活动课,而且需要有统一的计划和要求。
  二、在教材的编写上,要组织力量编写融2400个常用字于一体的信息量大的《新千字文》或《新三字经》,作为识字教材;要对每年级课外阅读的书目,作为必读的材料。
  三、考试办法的改革,要彻底取消那种咬文嚼字式的考试,要应用现代科研成果,如运用《识字量表》测量学生的识字水平;运用《阅读量表》测量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要对识字、阅读、作文等量的指标制定等级,克服考试的随意性。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中年级以阅读为重点,高年级以作文为重点,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课堂教学应围绕重点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