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和班主任工作

【作者】 巨小刚 赵亚娟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豆家中学

【摘要】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传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迅速地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伴随这一轰轰烈烈的大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隔代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极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任性、霸道等不良习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题,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难度。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大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有家长的心肠,给他们无私的关爱。还要多和他们交流、谈心、交朋友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不断的鼓励使他们树立起自信。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教育管理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激励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村外出经商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作为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留守学生。他们的单亲或双亲由于外出打工,就将孩子的成长监护托付给自己的老人或亲戚,从而使这些孩子成为被寄养的留守学生。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成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我们学校便有了这群留守学生。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较同龄儿童相比存在问题较多,且十分突出。
  一、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首先,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通过调查得知,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部分是年迈的爷爷奶奶,重监护轻教育,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或文盲,基本没能力辅导孩子们的学习。大部分家长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便远走他乡,对子女要求不高,只要求他们读完初中之后便跟他们去打工挣钱。所以这部分学生大多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上学只是混日子。久而久之学习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直至辍学。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摸底调查,在辍学学生的统计中,留守学生的比例高达80%。
  其次,他们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外出务工的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家庭关爱的突然断裂或缺位,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会对他们的心里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内向、孤僻、自卑、任性。
  最后,他们由于监管不力,不良行为多。父母外出务工后,托管的祖辈或亲朋只管孩子的吃住,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的盲区,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厌学、逃学、迷恋网吧和电子游戏等现象。有的还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有的还酿成犯罪。
  这些学生在家庭里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状态,是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从日常表现上看,他们比别的孩子更显得孤独、失落、自卑,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他们的班主任,要切实负起教育好他们的职责,就不能按照普通的方式去做,而要勤动脑筋,多想办法,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下面本人就留守学生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交流。
  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
  (一)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份爱
  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差异大,协作精神差,但由于他们生活上不太稳定,精神状态不佳,加之缺乏有力的监管,有时学习负担一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细心体察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地为她们着想,耐心地帮他们解决生活上出现的困难。笔者所带的班级38名学生,双亲在外12名,单亲在外10名。父母在外的孙瑞同学和爷爷、奶奶生活,有一次上课,她偷偷的哭,“孙瑞,你怎么了?”我问,她不说话。她旁边的同学说是因为她的肚子疼,我一看比较严重,赶紧领到附近的诊所垫钱给她看了病,孩子事后虽然没说什么,但她的眼睛里充满着感激。自此以后,她一改以前的郁郁寡欢,变得开朗、活波、热情了,没多久便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对此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第二学期刚开学,他手提一袋水灵灵的家里出产的苹果走进我的办公室,含着眼泪对我说:“老师,我要跟爸爸到西安去——”一句话没说完,就失声痛哭,她是和老师、同学已经分不开了。
  (二)激励使他们走出孤独
  留守学生无论在家里、社会还是学校里,在心理上总是觉得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他们容易消沉,失去信心,行为上处处透漏着自卑,说话声音小,反应迟钝,做事拖拉。作为班主任,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个人小天地,融入火热的集体生活。可以给他们单独做思想工作,可以鼓励引导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朋友,可以对他们微笑的进步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还可以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加大与同学的接触。如我们班的翟永同学,父母远在浙江,耽误了上学。他年龄大,个头高,身体结实,情绪浮躁,是班中的不安定因素。不但学习差,写字潦草,作业拖拉,而且爱打学生,不合群,逃学严重。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劳动不仅积极,而且很卖力。因此我常和他谈心,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并以这一优点因势利导地选他当生活委员。这一激励,班级安定了,他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总之,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让这类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合(下转第52页)(上接第36页)作,让充满活力的集体生活充实他们空虚的心灵,让师生们的关怀、帮助温暖他们凄冷的心。
  (三)多给归属和爱的滋润
  留守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爱与被爱,表现为沉默寡言、孤独郁闷,行为偏激,不愿与人交往。学习上因为心事重重而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太集中,合作能力差。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劳动技术课、手工制作和故事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分组合作,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合作探究一些有趣的事和物,诱导他们用心去温暖心。让他们彼此敞开心扉,忘掉内心的痛苦,在互动中不但相互帮助,快乐合作,而且还能在做事和学习上共同成长,精神上也有了归属感并受到爱的滋润。如寄养在外婆家的孙涛同学,协助同学打扫院子、抹桌子,做完了数学作业还帮助同学。在期末通考中120分的题,他拿了满分。由此可见,只要班主任把无私的爱融入到无穷的知识中,酿成浓浓的甜甜的爱的乳汁,默默地哺育着广大学生,尤其是那些留守学生,在他们心中会形成一种推动力量,促使他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的群体。这些孩子比一般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呵护。因此,我们全社会应动员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来关心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宗奎 孙晓军 刘亚 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版,第1期:. 
  [2]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4]张志英.“留守儿童”的孤僻心理[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6):39. 
  [5]王东宇 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10,28(2):477—479.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5.. 
  [7]肖月英.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措施[J].教育艺术,2012,3:26-27. 
  [8]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