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语文

【作者】 吴精海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积石镇伊麻目小学

【摘要】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学习,主动构建、接受和消化知识。因此,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煽情激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愉悦;营造
【正文】
  现代研究表明: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高度学习专注,还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诱发创新火花,从而更加主动构建、接受和消化知识。对于还没有认识到学习意义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典型的因境好坏来决定学习投入程度的群体。所以,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创建好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外部环境,即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课堂氛围营造,每期期末良好的成绩证明了我创设教学氛围方法的正确性。下面,我把多年积攒的创设愉悦氛围的方法、途径献出,与之分享。
  一、新课导入,营造煽情激趣氛围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经验的教师是不急于传授知识的,他们首要做的就是为传授知识营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积极的外部环境中集中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激活思维,使身心都处于最佳的学习准备状态。根据语文教学特点,我们在新课导入时,要讲究方法,既有追求营造良好愉悦环境目标,又要为新课教学作知识上准备,使学生处于“愤悱”、求知若渴状态,达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教师要煽情激趣,使学生在情绪上、知识上都做好充分准备。
  二、微笑授课,营造亲切可感氛围
  有一首歌,“把悲伤留给自己”。我还补充一句,“把微笑带进教室”。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以“平等的首席”身份与学生互动对话,为学生学习服务。我们知道,课堂是师生的交流地方,话资是语文,围绕教材讨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这样的交流与对话,没有微笑,没有真诚是难以为继的,教学也就不能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微笑授课,让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语文。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授课,总是板着面孔,“面带杀气”,使课堂笼罩着阴森和恐怖,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三、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校校通”、“班班通”逐渐成为现实。多媒体教学已进入寻常教室,并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知识融入在炫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动感的元素中,极大了丰富了教学形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师言生听”的单一渠道的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就是在丰富学习途径中,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管效应,让静态的知识视频化、动作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方法,引发课堂促思氛围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急功近利”地开展知识教学,只顾“自说自话”,这是不能引发学生学习参与的。但也有教师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不好管理,如一发而不可收反而影响教学的开展,倒不如“直接宣讲”来得经济、快速。这种教法长期“炮制”,就形成了灌输式教育。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教育观念,运用多种方法,建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五、动手实践,营造课堂操作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大脑支配,而人又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相应脑细胞得到锻炼,促使人聪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生两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和动脑是互相促进的,如果开展手脑并用训练,就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来发展学生智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的那样:“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在课堂中,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放弃了学生操作实践,我认为,该读的要读,语文不能没有读,没读的语文不能“语”;读写的要写,识字不能离开写,没有写,错字、别字会层出不穷;该积累的要积累,没有积累,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可鉴”。当然,动手实践也包括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运用到其他活动中,比如让学生进行剪报活动,制作手抄报、朗诵诗歌等活动中,这样来增强知识记忆,强化语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愉悦地、和谐地、积极地,能给学生一个班风正、学习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语文兴趣更加浓烈,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能自觉践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2]王尚文,《新课程的当务之急,《语文建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