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方法探究

【作者】 李红勃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豆家中学


【正文】语文课本中,就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延伸的方向而言,可供延伸的材料可谓星罗棋布。面对众多的课外材料,我们作何选择呢?随随便便顺手拈来,显然过于草率,只有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中挑选出能促进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的材料作为延伸的对象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理想的彼岸。这些就是延伸的“靶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处着手:
  一、有精彩的语言显现之处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如:学习《黄山松》一课,绝不只是了解黄山松的特色等相关知识,而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将黄山松特点写鲜明的等,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着力点。为了促使学生掌握一种言语形式,我们不妨把这些有特点的言语形式出现之处作为课外衔接的“靶心”,拓展相关材料,让学生学习表达。
  如:《威尼斯的小艇》写小艇样子和特点时,借助连续比喻的手法写得栩栩如生。在品读这一段语言材料后,可提供一段录像材料,让学生学习文章组合语言之妙进行描摹,用美的语言尝试美的表达。
  二、有值得品味的语言显现之处
  有些文章内容,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足,难以理解品味消化。这时进行延伸,就能深入浅出。如:《海龟的悲剧》一文,教学时,海龟吹牛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品味出他吹的程度之深,教师就将这些景物的相关重点知识出示,问学生相不相信海龟可以做得到,学生才真正品味出它吹的程度。
  三、有情感难以达成共鸣之处
  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极为遥远,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教者延伸一部分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在教学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牛郎织女》一文时,有一点学生难以认同:两人相遇结婚就过上了美满的生活,写得太不现实。窦桂梅老师就查找了所有版本的相关故事,找出两个典型的与其做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两人相遇笔墨少,这样更能看出人的质朴、纯真,又放映了《天仙配》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男耕女织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
  四、有利于情感升华之处
  语文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之功效,教师仅仅就课论课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层认识,这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课外资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学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遗民的悲惨、悲愤等,教师进行了古诗链接,出示其写的类诗及《题临安邸》,学生不仅对遗民的情感理解,而且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了解了陆游的爱国情感。如:教学《风》一课时,教师引入《背影》《拐弯处的回头》《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片段。让学生对于父爱的深沉、沉静、疏于张扬、父爱如山了解得更深,如此,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阅读活动中,指导者经常开设专题阅读讲座、作品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名言警示录、写读书札记、编读书集锦小报、开展作品中的审美演讲等有益的活动,调节学生因单调、沉闷的课堂学习而导致的无聊空虚心态、厌倦心理,引导学生走上充实、有益、健康的阅读轨道。  
  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读物的价值与意义,要求学生做到选择有利于帮助自己提高语文能力、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的读物阅读。学生一旦明白了阅读的目的意义,手中有了“安全可靠的阅读物,他们便会愉快地读,积极尽情地读,轻松自如地读。语文课外阅读便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