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作者】 黄菊容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知识、社会经验的平台。教师的教学应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能力;教学质量
【正文】
  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益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可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容易,产生的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这个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面前,可以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将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和其他学科一样,数学有自己的特点:(1)数学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2)数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但从知识的应用过程来看它又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3)数学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应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下面就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谈谈我的做法:
  一、优化教学手段,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以每个学生已存在的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教材中的数学语言是理论性、准确性、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如果照本直说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更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用语要具有艺术性和幽默感、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常忘了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根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根钉子把细木条钉上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固定住了。我一边操作一边念道“一点悠晃晃,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高效的学习意境。
  2、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而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惊讶、兴趣、疑问、新鲜、亲切等情绪,使学生产生求是之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我是这样引入: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随便大小的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这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一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图1)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以及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究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
  3、从学生感知的数学知识引入
  只有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真正的感知,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并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必要的前提。例如,为了研究平面内的n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对n=2,n=3,n=4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感知交点的个数与直线的位置的关系有关,欲使交点的个数最多,直线的位置关系应满足条件“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再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学生就会发现规律,求出结论。
  4、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易。例如,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大都只是机械地记忆当a<0时,|a|= - a,但当a<2时,却不会化简|a-2|。因此,教学时,我以具体的数来判断并加以引导,如当a=1.9时,|a-2|的值是0.1,当a=1时,|a-2|的值是1.由此推断出:当a<2时,a-2<0,因此,|a-2|=-(a-2)=2-a。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
  5、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增加吸引
  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角”的概念的教学时,我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表示法?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在新课讲授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知识发生的过程的教学非常重要,先不讨论其中本身就包含重要的数学方法,单是从它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深刻影响就值得任何一个数学教师慎重对待,它在培养学生兴趣与探究、创造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教材中现成的知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虽是前人早已发现的真理。如果教学中仅仅照搬课本中的结论,而不去揭露结论的探索过程,不给学生创设再发现的机会和条件,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生硬地套用,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发现法”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先让学生求解若干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的两个根的和与积跟该方程的系数之间有何关系,进而猜测出,。最后再根据求根公式证明以上的猜测,从而得到韦达定理。
  三、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特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等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评讲。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准备。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的练习,最后小结。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重视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业的讲评要做到下面三点:一、是抓典型和代表性。高质量的作业讲评,要求教师必须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例如“a与b的商的3倍”,不少学生会写成,这是书写习惯的错误,所以讲评时只要纠正错误,给一两道类型题即可,属于略讲。又如计算时,有些学生错误地得出,这道题涉及积的乘方运算:教师要教会学生应用法则计算,属于详讲。二、是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说: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三、是要求学生的积极配合。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发下去的作业只看批语,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虽然留心检查错误的地方,但往往就错改错,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了独立思考、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五、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的智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的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爱模仿,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个性修养,以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常常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以期盼引起重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种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压抑情绪,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专门与教师对着干,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对待进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安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08.6 北京师范大学出社
  [2]刘红《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2006第12期 安徽教育
  [3]高帆、李秀华主编:《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2009.9.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