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作者】 娘毛卓玛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第一民族中学
【摘要】听了很多令我难于忘记的课,究其原因,这些精彩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也就是有一个精彩的引入。因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让学生的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正文】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听了很多令我难于忘记的课,究其原因,这些精彩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也就是有一个精彩的引入。因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让学生的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我的观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支兴奋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可以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内容时,我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我就像一位魔术师。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朵白色的纸花,然后将这朵白花放进一种所谓的“水”里打湿后,放进一个“空瓶子”里面,然后让同学们紧紧地盯着这朵白花,观察会有什么奇迹出现。过一会儿后,这朵白花果真出现了奇迹,原来白色的纸花现在变成了红色的纸花。当学生看到这一现象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会有如此神奇的现象出现。这时老师并没有及时对学生解答,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自己来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引导他们自己来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整节课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们在课堂上从猜测开始到整节课的结束都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争着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子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好,学习效率非常高,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这节课上都在积极回答,表现非常突出。
二、用具体的实物引入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水的净化》一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两烧杯水,一杯水澄清、一杯水非常浑浊。在学习时,我首先要学生观察这两杯水,然后分别谈谈自己看到这两杯水的感受。这时学生都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见到这杯浑浊的水就觉得心里不舒服,好像见到了黄河的水一样;有的学生则说,这杯浑浊的水太脏了,我们应该去告诉在这个池塘吃水的农民,不能再用这种水作为饮用水了;还有的同学则说我们应该有办法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后再饮用等等,学生都对这杯浑浊的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呢?”,学生都大声说“能!”。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将这杯浑浊的水变澄清,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这节课上学生同样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三、由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学习保护空气这一知识点时,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了一则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故事:伦敦在1952年冬天出现的雾,原因是天气特别冷而阴湿,家家都烧煤取暖,由于几天没有风,气象出现特殊变化,出现了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空气对流受到妨碍的逆温层而引起的。逆温层把烟雾压在下面几天不散,引起人们呼吸困难,几千市民出现胸闷、喉痛、咳嗽等症状。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学生听到这样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都听得非常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到这则故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由旧知识引入
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是在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题即由旧知识引入新课,具有温故知新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一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提问——复习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引出新课题。(2)练习——综合法,通过课堂练习,复习巩固上节内容,从学生答案中找出疑点,引入新课。(3)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发问,师生相互议论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使学生产生悬念心理。(4)检查预习法,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时,该节内容虽多,但没有难点,事前就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几个主要问题,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5)由错误问题引入,通过展示学生的错误问题或错误的解题方法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新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由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
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或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增强对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上当老师提出来后,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积极性出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溶液的浓度》这一内容时,往往学生都会感到头疼,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糖水吗?为什么?”同学们自由发言后,我出示了三种不同的糖水,然后请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糖水。学生们很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由此而引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公式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引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引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引入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学》
[2]2013年4月第11期《云南教育》
[3]教育部2012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及《教师教学用书》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行涛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法》(中学中册)2003.9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听了很多令我难于忘记的课,究其原因,这些精彩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也就是有一个精彩的引入。因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让学生的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我的观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支兴奋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可以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内容时,我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我就像一位魔术师。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朵白色的纸花,然后将这朵白花放进一种所谓的“水”里打湿后,放进一个“空瓶子”里面,然后让同学们紧紧地盯着这朵白花,观察会有什么奇迹出现。过一会儿后,这朵白花果真出现了奇迹,原来白色的纸花现在变成了红色的纸花。当学生看到这一现象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会有如此神奇的现象出现。这时老师并没有及时对学生解答,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自己来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引导他们自己来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整节课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们在课堂上从猜测开始到整节课的结束都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争着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子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好,学习效率非常高,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这节课上都在积极回答,表现非常突出。
二、用具体的实物引入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水的净化》一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两烧杯水,一杯水澄清、一杯水非常浑浊。在学习时,我首先要学生观察这两杯水,然后分别谈谈自己看到这两杯水的感受。这时学生都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见到这杯浑浊的水就觉得心里不舒服,好像见到了黄河的水一样;有的学生则说,这杯浑浊的水太脏了,我们应该去告诉在这个池塘吃水的农民,不能再用这种水作为饮用水了;还有的同学则说我们应该有办法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后再饮用等等,学生都对这杯浑浊的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呢?”,学生都大声说“能!”。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将这杯浑浊的水变澄清,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这节课上学生同样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三、由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学习保护空气这一知识点时,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了一则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故事:伦敦在1952年冬天出现的雾,原因是天气特别冷而阴湿,家家都烧煤取暖,由于几天没有风,气象出现特殊变化,出现了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空气对流受到妨碍的逆温层而引起的。逆温层把烟雾压在下面几天不散,引起人们呼吸困难,几千市民出现胸闷、喉痛、咳嗽等症状。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学生听到这样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都听得非常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到这则故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由旧知识引入
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是在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题即由旧知识引入新课,具有温故知新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一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提问——复习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引出新课题。(2)练习——综合法,通过课堂练习,复习巩固上节内容,从学生答案中找出疑点,引入新课。(3)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发问,师生相互议论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使学生产生悬念心理。(4)检查预习法,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时,该节内容虽多,但没有难点,事前就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几个主要问题,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5)由错误问题引入,通过展示学生的错误问题或错误的解题方法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新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由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
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或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增强对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上当老师提出来后,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积极性出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溶液的浓度》这一内容时,往往学生都会感到头疼,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糖水吗?为什么?”同学们自由发言后,我出示了三种不同的糖水,然后请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糖水。学生们很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由此而引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公式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引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引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引入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学》
[2]2013年4月第11期《云南教育》
[3]教育部2012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及《教师教学用书》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行涛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法》(中学中册)2003.9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