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 李淑梅
【机构】 新疆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中学
【正文】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学生问得好还好,问得不好,便是“讽刺挖苦”“一顿臭骂”。这样,学生还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也不要随意批评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动作表情,而要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鼓励他们下次问得更好。而事实上,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问题并非没有价值,相反是值得科学研究的,说不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为什么”中就隐藏着明天的爱迪生和牛顿呢!
其次我们要杜绝在语言、神态、行动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想:长方体的每个面是否都是长方形呢?正方体的12条棱是否都相等呢?……学生会大胆质疑,于是教师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否定和肯定了刚才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二、创设和谐的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引导、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l”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长方形纸张。折出它的1/2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大小。当学生比出大小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纸张的1/2,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师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形纸张再进行比较,得出:每人拿的长方形纸张大小不一,单位“1”就不相等,所以1/2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有的学生对一些知识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提问的技能,想问又不知该怎么问,所以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一般有:
(一)发挥教材作用,提出数学问题。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或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在情境中又蕴含着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
(二)从课题切入,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对于百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找问题。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出示例题:1) 单位:厘米,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问:能不能把它分割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受该生的的启发,孩子们想到了许多方法。孩子们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索,利用已有旧知获取了新知。
(四)改变评价方式,是提高问题质量的有效引领。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当学生敢于提问题后,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评价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好问题。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公历每年总是12个月,而农历有的年份是13个月。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总天数不变为什么月数不一样。这个问题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辨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求知欲望高,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深刻,而且逐步学会提问。
教师还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如当学生提出的一个好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同学提的问题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还可在班中评选“数学提问小能手”等,树立榜样,并让善于提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自己的问题能提在关键处,提在点子上。从而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
四、带问题走出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去作开放式的探究。如在教学《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我通过开放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后,再引导学生说几个分数并比较大小:当学生说出几个假分数时老师疑惑了,“有这样的分数吗?它表示什么呢?”当大部分学生都疑惑或认为没有这样的分数时,老师又说:“有这样的分数,那么它表示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虽然假分数在不久后就要学到,但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新的问题,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学生问得好还好,问得不好,便是“讽刺挖苦”“一顿臭骂”。这样,学生还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也不要随意批评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动作表情,而要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鼓励他们下次问得更好。而事实上,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问题并非没有价值,相反是值得科学研究的,说不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为什么”中就隐藏着明天的爱迪生和牛顿呢!
其次我们要杜绝在语言、神态、行动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想:长方体的每个面是否都是长方形呢?正方体的12条棱是否都相等呢?……学生会大胆质疑,于是教师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否定和肯定了刚才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二、创设和谐的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引导、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l”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长方形纸张。折出它的1/2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大小。当学生比出大小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纸张的1/2,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师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形纸张再进行比较,得出:每人拿的长方形纸张大小不一,单位“1”就不相等,所以1/2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有的学生对一些知识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提问的技能,想问又不知该怎么问,所以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一般有:
(一)发挥教材作用,提出数学问题。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或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在情境中又蕴含着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
(二)从课题切入,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对于百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找问题。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出示例题:1) 单位:厘米,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问:能不能把它分割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受该生的的启发,孩子们想到了许多方法。孩子们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索,利用已有旧知获取了新知。
(四)改变评价方式,是提高问题质量的有效引领。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当学生敢于提问题后,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评价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好问题。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公历每年总是12个月,而农历有的年份是13个月。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总天数不变为什么月数不一样。这个问题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辨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求知欲望高,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深刻,而且逐步学会提问。
教师还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如当学生提出的一个好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同学提的问题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还可在班中评选“数学提问小能手”等,树立榜样,并让善于提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自己的问题能提在关键处,提在点子上。从而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
四、带问题走出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去作开放式的探究。如在教学《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我通过开放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后,再引导学生说几个分数并比较大小:当学生说出几个假分数时老师疑惑了,“有这样的分数吗?它表示什么呢?”当大部分学生都疑惑或认为没有这样的分数时,老师又说:“有这样的分数,那么它表示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虽然假分数在不久后就要学到,但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新的问题,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