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校内外学生打架斗殴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 刘云坚
【机构】 广西容县石寨中学
【摘要】学生打架斗殴案例的处理,如何从根源上,如何从个案上科学文明地处理?这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本文分析了这种案例的现象和产生的社会家庭原因以及心理学原因,从实践中提出了治理的相应对策。【关键词】打架斗殴案;社会原因;对策探讨
【正文】今年以来,我县几所初中发生多起在校内聚众打架和学生放学回家路上打架事件。南片某中学是1月11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九(5)班学生李沛等和九(4)班学生何乐乐等在教学楼东门口打架,致使何乐乐受轻伤;县城某中学3月2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八(5)班学生李庚泰等和八(5)班学生王进祥等在教室内打架,致使王进祥受伤住院;北片某中学是4月12日放学后,九(5)班女学生李芳将九(4)班一名学生用刀划伤。几起事件都引起学生围观,社会影响很坏,被打学生及家长晚上找到学校。几起打架事件虽未造成严重伤害事故,但就本县连续出现学生在校内打架,给学生及家长、社会群众造成了对学校管理不好的印象。
我们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疏于管教,学生在外结交不三不四人等,成帮结派,惹事生非。不少学生家庭或因单亲、或因父母下岗忙于打工挣钱、或因家长责任心较差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关心教育,致使学生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尚未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从所谓的“哥们儿”那里寻求到“温暖”,受他们挑唆、利用而参与斗殴。
2.父母管教手段过于暴力,造成子女心理上的暴力倾向,多数表现为“在家是羊,在外是狼”,内向寡言,情绪易激动,喜用暴力解决一切;
3.早恋引起“争风吃醋”,这种颇有中世纪欧洲骑士决斗风格的打架斗殴事件比例可观;
4.虚荣心作祟,死要面子,往往于“骑虎难下”之势,挥舞起拳头;这种情势往往取决于围观者的态度,如果看客较多,起哄、叫嚣,那势必造成为“面子”而斗殴。
5.受影视媒体影响,崇拜黑社会“老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企望以拳脚“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地间唯我独尊”;随着住宿学生的增加,寝室之间演变成“帮派”林立,明争暗斗,大仗时有,小仗不断。
6.“变态自尊”。此类学生因种种非智力因素导致自卑感严重,担心他人嫌弃自己,因而表现出“变态自尊”——因怀疑、敏感而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选择“用拳头找回自我”;
7心理不相容。独生子女的特性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缺乏谦让精神和包容性,对他人“看不惯”,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时,容易义气用事,情绪激动,导致矛盾激化,因争强好胜而大打出手;
8.暴力网络游戏的影响。那些充满打杀血腥场面的暴力游戏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虽然他们在游戏中经历对峙搏杀,暂时得到一种快感和乐趣,但也很容易模糊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从而造成真假错位。另外,在游戏的暗示作用下,青少年会从内心倾向用游戏中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来解决
现实中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犯罪;
9.以暴制暴。这类学生本是事件受害者,但未能采取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解决问题,反而纠集社会上不良分子,以暴力手段实施报复行为,由受害者变为害人者,导致恶性后果;
10.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因为空虚,他们选择早恋、网络、物欲……甚至犯罪。不少学生空虚的思想已经被暴力充斥,成为打架斗殴的直接诱因。
学校管理要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校园内学校对学生管理是常态的规范的,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若要实施对学生校外管理:时间跨度大、地域广阔,增加老师负担,做起来难度比较大。但可以肯定,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度校外延伸管理是有效的。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认为:首先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学生社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同时了可解决同学在班级内外所遇到的冲突和敌意,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冲突,就会首先想到老师、家长,从而获得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教育他们逐步懂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做人道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同学、老师、家庭成员、吮及其他之间的关系,增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当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打架这种校园内外安全事件时,我们宜从以下几点着手处理:
(1)首先要让学生冷静
当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时若你正好在现场,要及时喝止动武者,如认识动武学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要让学生冷静,老师先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牵动。然后严厉地要求两方学生分开。这时候学生处于情绪异常激动的状态,表现为面红耳赤,大口大口地喘气。如果教师此时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话,无疑于给这些学生火上浇油。因此,作为教师或班主任,不妨让学生在此时单独冷静冷静,让他们坐坐“冷板凳”。过一段时间,等打架的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教师再来处理也为时不晚。
(2)及时跟进,了解事件的原委
在处理打架事件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为何打架,才能及时的对症下药。一般说来,以下两种类型容易诱发打架事件:一是嬉戏作弄型:青少年常模仿怪异行为、恶作剧、无知、好玩或表现与众不同心理,而发生破坏公物、欺负同学等动作。攻击行为较轻微,但发生的几率最大。二是主动报复型:因双方互相有过节而怀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满、不平,认为需讨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愤怒,故采取以牙还牙或另有图谋伤害之举动,这种情最为可怕:所以等学生的情绪安全下来之后,就要着手调查打架事件的原委。此时学生已冷静了,可以较平和地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了。
(3)疏导情绪,重建互信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因此该批评时就批评,绝不心软。当然,教师要善于批评教育架的学生,更要直面指出并批评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同时,晓之以理,”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析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违反了校纪校规以及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恶劣性,并提醒学生以此为戒,不要再犯。
(4)分清责任,适当惩戒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邀请双方家长到校沟通,共同处理学生过错行为。处理结果分成两大部份,首先是处理打架事件,不管打架的原因为什么,双方为对方花钱治伤,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其次处理打架事件的引起原因,错的一方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由学校或者年级组继续做相应处罚!
当然,帮助教育能使打架斗殴的学生转化可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学校必须要认真研究,拿出措施和方案,即以防范为前提,以正面教育为主线,以集中整治为手段,从而使问题学生得到矫正,全体学生得到教育之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从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人手,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制定《石寨中学学生行为文明十条》和《石寨中学学生语言文明十条》,并全校性开展活动。以班为单位,以考评为依据,以激励为动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参加到活动中去,其过程既是教育,又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第二、抓留守学生管理和教育。留守学生是社会现象我校也不例外,每学年开学学校分班对留守学生进行登记,并将留守学生和全校教师一一结对。在学习上教师要给于结对学生进行辅导,在管理上结对教师要定期找学生谈话谈心,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每学期结束向家长通报学生综合情况,使留守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更加重视和突出,确保留守学生不出问题,让外出家长打工放心。
第三、丰富校园生活。学校要摆正教学和育人的关系,教学质量对学校固然重要,但对人的良好品性培养,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人的知识和思想品德是相互支撑,而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征文、演讲、书法比赛,开展篮球、乒乓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开展感恩、安全教育等等,以此曾强学生情操,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空间,没有滋生土壤。
总之,对出问题或有问题的学生教育采取疏和导的教育方法,重点在引导,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学校在以预防教育为主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家庭、社会教育相配合,形成合力,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一定能得到矫正。纯朴的校风、学风也一定会形成。
我们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疏于管教,学生在外结交不三不四人等,成帮结派,惹事生非。不少学生家庭或因单亲、或因父母下岗忙于打工挣钱、或因家长责任心较差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关心教育,致使学生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尚未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从所谓的“哥们儿”那里寻求到“温暖”,受他们挑唆、利用而参与斗殴。
2.父母管教手段过于暴力,造成子女心理上的暴力倾向,多数表现为“在家是羊,在外是狼”,内向寡言,情绪易激动,喜用暴力解决一切;
3.早恋引起“争风吃醋”,这种颇有中世纪欧洲骑士决斗风格的打架斗殴事件比例可观;
4.虚荣心作祟,死要面子,往往于“骑虎难下”之势,挥舞起拳头;这种情势往往取决于围观者的态度,如果看客较多,起哄、叫嚣,那势必造成为“面子”而斗殴。
5.受影视媒体影响,崇拜黑社会“老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企望以拳脚“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地间唯我独尊”;随着住宿学生的增加,寝室之间演变成“帮派”林立,明争暗斗,大仗时有,小仗不断。
6.“变态自尊”。此类学生因种种非智力因素导致自卑感严重,担心他人嫌弃自己,因而表现出“变态自尊”——因怀疑、敏感而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选择“用拳头找回自我”;
7心理不相容。独生子女的特性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缺乏谦让精神和包容性,对他人“看不惯”,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时,容易义气用事,情绪激动,导致矛盾激化,因争强好胜而大打出手;
8.暴力网络游戏的影响。那些充满打杀血腥场面的暴力游戏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虽然他们在游戏中经历对峙搏杀,暂时得到一种快感和乐趣,但也很容易模糊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从而造成真假错位。另外,在游戏的暗示作用下,青少年会从内心倾向用游戏中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来解决
现实中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犯罪;
9.以暴制暴。这类学生本是事件受害者,但未能采取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解决问题,反而纠集社会上不良分子,以暴力手段实施报复行为,由受害者变为害人者,导致恶性后果;
10.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因为空虚,他们选择早恋、网络、物欲……甚至犯罪。不少学生空虚的思想已经被暴力充斥,成为打架斗殴的直接诱因。
学校管理要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校园内学校对学生管理是常态的规范的,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若要实施对学生校外管理:时间跨度大、地域广阔,增加老师负担,做起来难度比较大。但可以肯定,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度校外延伸管理是有效的。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认为:首先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学生社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同时了可解决同学在班级内外所遇到的冲突和敌意,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冲突,就会首先想到老师、家长,从而获得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教育他们逐步懂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做人道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同学、老师、家庭成员、吮及其他之间的关系,增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当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打架这种校园内外安全事件时,我们宜从以下几点着手处理:
(1)首先要让学生冷静
当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时若你正好在现场,要及时喝止动武者,如认识动武学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要让学生冷静,老师先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牵动。然后严厉地要求两方学生分开。这时候学生处于情绪异常激动的状态,表现为面红耳赤,大口大口地喘气。如果教师此时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话,无疑于给这些学生火上浇油。因此,作为教师或班主任,不妨让学生在此时单独冷静冷静,让他们坐坐“冷板凳”。过一段时间,等打架的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教师再来处理也为时不晚。
(2)及时跟进,了解事件的原委
在处理打架事件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为何打架,才能及时的对症下药。一般说来,以下两种类型容易诱发打架事件:一是嬉戏作弄型:青少年常模仿怪异行为、恶作剧、无知、好玩或表现与众不同心理,而发生破坏公物、欺负同学等动作。攻击行为较轻微,但发生的几率最大。二是主动报复型:因双方互相有过节而怀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满、不平,认为需讨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愤怒,故采取以牙还牙或另有图谋伤害之举动,这种情最为可怕:所以等学生的情绪安全下来之后,就要着手调查打架事件的原委。此时学生已冷静了,可以较平和地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了。
(3)疏导情绪,重建互信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因此该批评时就批评,绝不心软。当然,教师要善于批评教育架的学生,更要直面指出并批评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同时,晓之以理,”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析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违反了校纪校规以及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恶劣性,并提醒学生以此为戒,不要再犯。
(4)分清责任,适当惩戒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邀请双方家长到校沟通,共同处理学生过错行为。处理结果分成两大部份,首先是处理打架事件,不管打架的原因为什么,双方为对方花钱治伤,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其次处理打架事件的引起原因,错的一方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由学校或者年级组继续做相应处罚!
当然,帮助教育能使打架斗殴的学生转化可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学校必须要认真研究,拿出措施和方案,即以防范为前提,以正面教育为主线,以集中整治为手段,从而使问题学生得到矫正,全体学生得到教育之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从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人手,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制定《石寨中学学生行为文明十条》和《石寨中学学生语言文明十条》,并全校性开展活动。以班为单位,以考评为依据,以激励为动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参加到活动中去,其过程既是教育,又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第二、抓留守学生管理和教育。留守学生是社会现象我校也不例外,每学年开学学校分班对留守学生进行登记,并将留守学生和全校教师一一结对。在学习上教师要给于结对学生进行辅导,在管理上结对教师要定期找学生谈话谈心,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每学期结束向家长通报学生综合情况,使留守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更加重视和突出,确保留守学生不出问题,让外出家长打工放心。
第三、丰富校园生活。学校要摆正教学和育人的关系,教学质量对学校固然重要,但对人的良好品性培养,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人的知识和思想品德是相互支撑,而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征文、演讲、书法比赛,开展篮球、乒乓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开展感恩、安全教育等等,以此曾强学生情操,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空间,没有滋生土壤。
总之,对出问题或有问题的学生教育采取疏和导的教育方法,重点在引导,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学校在以预防教育为主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家庭、社会教育相配合,形成合力,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一定能得到矫正。纯朴的校风、学风也一定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