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黄顺芝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祥霖铺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既符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关键词】初中生物;合作学习;分工协作
【正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它打破了让学生安安静静坐在桌子旁的传统教学模式,凭借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共同提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优势得到了很多中学教师的青睐。但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实施中,仍存在优生站位、学困生搭便车、教学纪律松散等问题,使得部分学生不能有效的融入到生物课堂的合作学习中,限制了合作学习的生命力和实效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着力探究,以合作学习攻克难点内容
合作学习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合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初中生物知识。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为精准的把握,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决定是否选择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在解决重难点知识和探究性问题中体现价值。
在探讨“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时,教师早在教学的一周前就指导学生预习了相关知识,并分发了十数粒可萌发的绿豆、黄豆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假设“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将种子种植在不同环境中来探究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一周后,大部分小组的种子都没有萌发,教师并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让种子实验失败的小组向成功的小组请教,让学生在新一轮合作学习中总结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初中生物《被子生物的一生》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以“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内容,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讲解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小组探究实验失败后,教师并不是直接分析学生失败的原因,而是让失败的小组继续与成功的小组讨论合作,可以让学生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在与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发现和纠正自己探究方向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攻克重难点内容。
二、分工协作,以合作学习分担学习任务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计算量一直是学生在理科学习中最不愿面对的。在面对一些学习任务较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合作学习分担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章节时,由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为了减轻学生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将学生以五个人为单位分为了若干小组。五个人在小组中分别扮演行政官员、经营商、研究人员、执业人员和执法者五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搜集资料,分别演讲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困难,让各组学生在辩论中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和方法。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将五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区别开来,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实现分工协作,学生只需要搜集与自己角色相关的资料即可,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演讲时,不仅演讲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同时也将自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融入其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延伸,将合作学习贯穿课堂内外
初中生物是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加强合作学习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生活中学习生物。
在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这一分组实验时,单单靠课堂实验时对蚯蚓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短暂的教学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细致的观察蚯蚓形态、结构的要求,更无法观察到蚯蚓的生活习性。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实验时为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了部分蚯蚓供学生观察外,还要求学生将实验带到课下,每天不定时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记录观察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不仅在课上贯彻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蚯蚓的形态和结构,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还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延伸到课下,要求学生错开观察时间,观察蚯蚓在不同时间段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样贯穿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在相互监督中做好观察报告,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良好的师生互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体现现代化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并积极建立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关系。
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权威,是顾问,更是同伴,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是权威;如果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或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是顾问;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是同伴。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为学生做出示范,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师生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交流,抓住别人发言的重点,并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对别人发言不明白的,可以请对方作进一步解释;学会分享,将自己的成果与本组同学分享。良好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
要想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注重学生的展示交流和及时评价,使学生在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元元;蒋伟民;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09期.
[2]高宁悦;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策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年07期.
一、着力探究,以合作学习攻克难点内容
合作学习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合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初中生物知识。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为精准的把握,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决定是否选择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在解决重难点知识和探究性问题中体现价值。
在探讨“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时,教师早在教学的一周前就指导学生预习了相关知识,并分发了十数粒可萌发的绿豆、黄豆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假设“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将种子种植在不同环境中来探究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一周后,大部分小组的种子都没有萌发,教师并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让种子实验失败的小组向成功的小组请教,让学生在新一轮合作学习中总结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初中生物《被子生物的一生》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以“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内容,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讲解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小组探究实验失败后,教师并不是直接分析学生失败的原因,而是让失败的小组继续与成功的小组讨论合作,可以让学生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在与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发现和纠正自己探究方向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攻克重难点内容。
二、分工协作,以合作学习分担学习任务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计算量一直是学生在理科学习中最不愿面对的。在面对一些学习任务较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合作学习分担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章节时,由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为了减轻学生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将学生以五个人为单位分为了若干小组。五个人在小组中分别扮演行政官员、经营商、研究人员、执业人员和执法者五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搜集资料,分别演讲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困难,让各组学生在辩论中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和方法。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将五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区别开来,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实现分工协作,学生只需要搜集与自己角色相关的资料即可,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演讲时,不仅演讲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同时也将自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融入其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延伸,将合作学习贯穿课堂内外
初中生物是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加强合作学习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生活中学习生物。
在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这一分组实验时,单单靠课堂实验时对蚯蚓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短暂的教学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细致的观察蚯蚓形态、结构的要求,更无法观察到蚯蚓的生活习性。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实验时为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了部分蚯蚓供学生观察外,还要求学生将实验带到课下,每天不定时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记录观察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不仅在课上贯彻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蚯蚓的形态和结构,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还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延伸到课下,要求学生错开观察时间,观察蚯蚓在不同时间段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样贯穿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在相互监督中做好观察报告,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良好的师生互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体现现代化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并积极建立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关系。
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权威,是顾问,更是同伴,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是权威;如果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或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是顾问;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是同伴。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为学生做出示范,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师生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交流,抓住别人发言的重点,并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对别人发言不明白的,可以请对方作进一步解释;学会分享,将自己的成果与本组同学分享。良好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
要想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注重学生的展示交流和及时评价,使学生在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元元;蒋伟民;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09期.
[2]高宁悦;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策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