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 莫雪花

【机构】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


【正文】学生的自主创新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创新个性或人格,它是由学生自身的创新动力及创新能力所构成的一种较为持久、稳定的组织系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八个方面的内容:即强烈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敢于冒险和实践的精神,坚持不懈及百折不挠的意志,独立自主的个性,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发展迅速的自我意识,丰富的情感以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作风。而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起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个性,切实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从其现有的思维模式进行转变,突破学生现有的思维障碍、激发并提升其数学学习的兴趣、挖掘其自我创新的潜能、鼓励并培养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我国教育所关注的也正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为了培养出更多人才,在教育工作中作为真正的主力,我们辛勤劳动。最初的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过渡到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也已经成为当今的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虽然教育事业按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但是创新教育能否被认可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是否能够担负起让祖国腾飞的重任,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了,是的,在现有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兢兢业业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我们的学生呢,他们所学却仍无较大提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尴尬的教育现状呢?也许我们早应该把创新的主导权利由自己让给我们的学生了。目前,创新教育还处于研究阶段,对这一教育每位研究者都各抒己见,而本文知识站在我个人的角度,联系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的一些见解,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些简单想法,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借鉴。
  二、激发并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爱好与兴趣通常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情感的作用之下,其对知识获取及理解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显著的增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消除其数学思维障碍的基础上,必须充分激发并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转变以往数学学习中教师“教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限性,贴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区,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及学生学习效率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抓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贴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区域,以游戏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将重要、典型的数学例题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讨论,利用各种对比、试验及类比的方式将数学题目与生活实例组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主寻找规律、总结概念及内涵的兴趣。通过这种案例讨论及讲解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难点及重点的基础上,加强其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升。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源自于想象,创造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操作试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周围空间里的黑板、门窗、文具、桌椅等,与几何中的点线面体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将之概括抽象到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和符号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去制作几何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同时也享受了成功制作模型的喜悦。
  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打破墨守陈规的思维定势,并具有一定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主要是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用最简洁的方法获取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比较有效的。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欲望,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由浅入深的变式问题,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谈论,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及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五、鼓励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要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鼓励及培养,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提供适宜其发展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摆脱紧张的情绪,体会到愉快的氛围,便会实现其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促使其释放出更大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及创造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采用恰当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以一种委婉、褒奖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进而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及创新。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及质疑。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质疑行为的产生则是在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鼓励学生对各种疑难问题提出相应的质疑,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有效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发散思维及开拓性的思考研究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鼓励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同时能够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为其在今后的专业化学习中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相对积极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