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作者】 蔡朝辉

【机构】 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川岩坝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自主探索氛围;其次要超高频学生走向生活数学,课内外有效连接;更要教给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学习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是多样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首选之法,下面浅谈几点笔者的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自主探索氛围
  探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这种学习方法,提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求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的编排,使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如:笔者教7的乘法口决时,引导学生得出7x1=7、7X2=14、7X3=21后,不再讲解下面的口决,而是指导学生观察这3个算式中存在的内在联系,许多学生就发现:一个因数都是7,另一个因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7,这时学生猜测7X4=?、7X5=?、7X6=?、7X7=?、进一步要求学生得出7X8=?、7X9=?。这样因数虽然是8、9,虽然不是7的乘法口决内容,但学生也可以得出答案。这样教学不是加重学生负担,而是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而展开。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时,总要引出问题的头,而问题中的尾,可由学生去发现去总结。教完口决后,教师又把7个算式竖排在一起,让学生观察问他们还能发现什么。有的学生发现1x7=7、2x7=14、3x7=21等,虽然他们不能说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但已感受这样的事实,是学习上的成功。总之,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出了学习的兴趣,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走向生活数学,课内外有效连接
  小学数学教学很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点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讲,十分重要,而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的需要,要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思想,就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数学学习就要贴近生活,向课外延伸。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就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若干商品的价格标准,上课时,可让学生汇报所记下的商品价格,如130.50元、3.99元、8.00元……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数?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去掉,商品的价格会不会发生变化?学生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又如教“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各种酒的度数,上课时让学生说出来,并问学生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它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探究,变死知识为活知识,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补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学永远是一个统一体,教法和学法是教学活动统一的两个侧面。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方法示范,引导学生获得优秀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与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不会计算?(不会)——提出猜想(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实践检验观察——思考——结论。这就体现了获取知识、的一般方法:即遇到新问题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再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方法的掌握为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铺平了道路,使学生会自主探究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总之,学法的转变必将带来教法的一场“革命。”要想真正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必先“革”自己的“教法之命”。惟有如此,否则就成为一句空话。故,从现在起教师就要先给自己“洗脑”,不能抱着旧的教学意识不变,准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以看“新课标”新教材全面实行时,做到转变快适应性强。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