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赫永麒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大陆槽乡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现代数学认为,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更在于使学生“会学”。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新形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现代数学认为,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更在于使学生“会学”。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教师怎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要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要我们创设的情境新异、有趣,就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性情境或问题性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拿出一块面包,向学生强调这是一块面包,并说:“有2 个学生没吃早餐,我要平均分给他们吃,怎么分?”学生抢着说从中间切开,分成2份。我又说:“每份是这个面包的多少?”学生说是一半。我接着又问:“如果分成3个同学怎么办,每份是多少?”这时学生愣住了,说不出答案。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分数的认识”。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促使他们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如角色表演等情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模仿,这样学生既感亲切、新鲜,又乐于接受,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找了两名学生来代表运动物体,我说“走”,让他们俩人从两边向对方走,并让大家观察他们俩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怎么样了。并说明:“这样就叫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我开始让他俩走后,下面的学生就发现他们每走一分,他们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缩短的这一段,就是他们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最后碰在一起就叫“相遇”。这样学生就对相遇问题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愉悦的情感中获得知识。
  二、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提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三、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克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学生在认识“ 1 克”、“ 10 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 1 克”和“ 10 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克大约是一个两分硬币或四粒黄豆、四个回形针的质量; 10 克大约是 10 个两分硬币或 22 个图钉的质量。在认识较大的质量时,设计让学生学会看物品包装袋认识物品的质量,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着以参照物为比较估计几件指定物品的质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估计出物品的大概重量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这不但对所学知识起到较好的巩固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