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美在课改中闪光

【作者】 张媛媛

【机构】 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中心学校


【正文】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改要求,针对美术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自主合作,上好“欣赏、评述”课,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使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同时,会产生创作美和表现美的欲望。当前,一些农村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比较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美。
  1、采用各种形式欣赏美术教材中的各类优秀作品。一切优秀作品都包含着美感,美是美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家将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因素,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优秀作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统筹安排,有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有的小组负责另一项内容。比如:有的负责查出作者的生平,有的负责查出作者的代表作有哪些,有的负责查出作品的时代背景,有的讨论作品的流派、风格问题。把各小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就能对一件作品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合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启发诱导,适当点拨。让学生看看、说说、练练,逐步加深对审美对象的理解和欣赏。如三年级上册的《迷人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特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和动画片进行比较,用“夸张”与“变形”来描述,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
  2、欣赏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作品。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他们同龄人的作品,由于学生与作者基本相同的生活经历,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生活情趣上没有多少差异,所以这些作品会使产生“我也要画一张”的欲望。避免学生对美术创作有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在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讲出作品的优缺点,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评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例如:作品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即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图原理的应用等。
  另外,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如:花丛蝶舞、蓝天彩虹、红梅白雪、奇山怪石……还有整洁美观的室内外装饰,造型优美的雕塑等等,都能激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神往,萌发朴素的审美情感
  二、运用学具,上好“设计、应用”课,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前,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小学,以描绘类型的课程代替一切,美术课就是图画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学校的美术教育,不是专门为了培养美术家的,而是为了普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整体内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些都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过程来实现的。其中,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
  1、指导学生设计美。
  设计应用课题要简单易行,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能为发挥创造力留下广阔空间,指导学生设计时,充分应用美术学具,围绕本课的训练重点,让他们将动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结合在一起。动手制作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并利用材料,学会对材料进行加工,还要学会使用工具,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会受到启发,同时会得到乐趣,感受到美的愉快。如三年级的《团包手工》,四年级下册的《花团锦簇》,五年级的《搭架子》等。通过剪剪、折折,就能使纸的平面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这些优美的造型,可使学生感受到美,激发创造美的兴趣。还有一些易于收集、易于加工的材料,如粘土、桔皮、布头、纸板、毛线等,都可设计制作出好看又有用的物品来,通过对这些物品的设计制作,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影响。
  2、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生活中的美无穷无尽、无处不有,一些看似平常的物品,经过艺术加工,会创造出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美术作品,教师要从感情上投入到“儿童世界”中去,尽量体察孩子们的思维轨迹,激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如用过的空纸盒、塑料瓶通过折折、剪剪,可以做成第五年级上册中《勤俭“小管家”》中的储钱罐,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旧的手套、袜子、破衣服,碎毛线等废弃物和石头、树叶、麦秸等自然物品,经过引导,学生动脑筋,巧选材、巧加工,就可以把它们变为《布艺温馨》中既美观、又有趣的装饰工艺品和《巧巧手》中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因而,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废弃物,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使他们在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中发现美,进而动手动脑,用它们创造美,这样,可以教会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审美趣味。
  三、以美求真、美化心灵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学科教育在形成美术能力的过程中,使之达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高尚境界。教师要通过作品本身渗入思想教育内容,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内容感染学生,挖掘作品思想内涵的美,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如教学《扎染与蜡染》一课,除教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以外,还必须让学生知道扎染、蜡染在我国历史和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扎染和蜡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民间染色工艺,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从而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情感。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不仅有教学内容的美,学生创造的美,还有教学设计的美,教学双边活动的美,教学环境的美……这些美都是我们努力找寻和锐意创造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存在的美,我们都希望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增长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性情,解放心灵。因为,性情的陶冶有利于铸造高尚的人格,心灵的解放有利于发展人们的创造潜质。那么,就让美的光芒照耀我们的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