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作者】 周盛权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第二完全小学
【正文】自从新课改以来,我们在看到了数学教学课堂内发生喜人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现象: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年段都必须重视计算教学,避免使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问题一,情景的创设是有效的,但适切的铺垫不可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不该创设情景,创设怎样的情景,是用情景导入好,还是充分地运用铺垫引入来得自然,或者就选择直接进行教学等等,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教学中铺垫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苏教版数学4年级上册,在学习3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就需要进行3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知识的复习铺垫;又比如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已学的口算知识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等等。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并不是因为要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问题二,算理的强调是必须的,但算法的指导不可缺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相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到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苏教版3年级上册教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在教学46÷2时,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知道“2”力什么写在商的10位上,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顺利地解决“想想做做”中像“95÷3”和“87÷4”这样有余数的计算题。因此,我们在强调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3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问题三,算法多样化的倡导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无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问题四,繁难的计算是没价值的,但日常的基本训练不可停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以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在,繁难而复杂的笔算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基本的计算训练必须要强化。
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消除浮躁心理,养成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3,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4,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5,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问题五,增加计算器的使用是必要的,但学生的笔算不可取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我们知道,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计算器的使用,其目的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让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以前,学生比较厌烦大量机械重复的计算,也不喜欢那些复杂的习题计算。所以新课标对计算降低了要求,计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3步,稍复杂一点就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这样的安排,学生是非常欢迎的,但有时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为了方便和省事,上数学课常常带着计算器,偷偷地使用,用计算器代替了大多数的笔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计算器的计算方式可以代替笔算呢?当然不是的。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但作为以两步为主,不超过3步的笔算要求是必须要达到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技能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些必要的训练基础上。所以,在适当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对学生所学矢口识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会逐渐降低学生的笔算正确率,导致学生笔算能力的明显下降,因此,计算器的使用是不可取代学生的笔算的。
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教学,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问题一,情景的创设是有效的,但适切的铺垫不可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不该创设情景,创设怎样的情景,是用情景导入好,还是充分地运用铺垫引入来得自然,或者就选择直接进行教学等等,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教学中铺垫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苏教版数学4年级上册,在学习3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就需要进行3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知识的复习铺垫;又比如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已学的口算知识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等等。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并不是因为要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问题二,算理的强调是必须的,但算法的指导不可缺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相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到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苏教版3年级上册教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在教学46÷2时,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知道“2”力什么写在商的10位上,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顺利地解决“想想做做”中像“95÷3”和“87÷4”这样有余数的计算题。因此,我们在强调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3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问题三,算法多样化的倡导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无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问题四,繁难的计算是没价值的,但日常的基本训练不可停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以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在,繁难而复杂的笔算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基本的计算训练必须要强化。
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消除浮躁心理,养成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3,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4,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5,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问题五,增加计算器的使用是必要的,但学生的笔算不可取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我们知道,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计算器的使用,其目的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让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以前,学生比较厌烦大量机械重复的计算,也不喜欢那些复杂的习题计算。所以新课标对计算降低了要求,计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3步,稍复杂一点就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这样的安排,学生是非常欢迎的,但有时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为了方便和省事,上数学课常常带着计算器,偷偷地使用,用计算器代替了大多数的笔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计算器的计算方式可以代替笔算呢?当然不是的。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但作为以两步为主,不超过3步的笔算要求是必须要达到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技能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些必要的训练基础上。所以,在适当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对学生所学矢口识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会逐渐降低学生的笔算正确率,导致学生笔算能力的明显下降,因此,计算器的使用是不可取代学生的笔算的。
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教学,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