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简述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三化”
【作者】 张淑英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甘露中学
【正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生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评价?笔者的心得是:“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现叙述如下:
一、评价内容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这就是说,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数学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已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已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做自已努力的目标。这样,互评就不仅仅是检查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活动,而且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3.家长和社区人员评价。家长评价重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看自学情况,看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看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社区人员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否自觉地去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评价方式应尽快实现多样化。
1. 书面考试、口试和活动报告相结合。书面考试可用于期中或期末考查,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但要避免出偏题、怪题,超越“标准”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增强开放性。口试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般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报告要在实践活动之后由学生自己撰写,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要多开展个体的和集体的数学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2.形成性和终结性结合。形成性评价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单元测试,家长及社区人员反映和学生成长记录方式。为作好形成性评价,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作好记录。终结性评价通常借助于期末考试,但不能把期末考试特别是期末书面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应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努力程度。
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结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既可定量,也可定性,并以定性为主。定量评价尽可能不用百分制而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无论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其结果都应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4.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做得好的应即时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那些在考试或活动中表现不佳或出现差错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弥补不足,然后改正错误或进行第二第三次测试。延时评价对那些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
一、评价内容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这就是说,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数学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已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已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做自已努力的目标。这样,互评就不仅仅是检查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活动,而且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3.家长和社区人员评价。家长评价重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看自学情况,看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看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社区人员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否自觉地去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评价方式应尽快实现多样化。
1. 书面考试、口试和活动报告相结合。书面考试可用于期中或期末考查,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但要避免出偏题、怪题,超越“标准”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增强开放性。口试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般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报告要在实践活动之后由学生自己撰写,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要多开展个体的和集体的数学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2.形成性和终结性结合。形成性评价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单元测试,家长及社区人员反映和学生成长记录方式。为作好形成性评价,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作好记录。终结性评价通常借助于期末考试,但不能把期末考试特别是期末书面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应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努力程度。
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结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既可定量,也可定性,并以定性为主。定量评价尽可能不用百分制而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无论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其结果都应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4.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做得好的应即时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那些在考试或活动中表现不佳或出现差错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弥补不足,然后改正错误或进行第二第三次测试。延时评价对那些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