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尝试
【作者】 王琴琴
【机构】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王城中心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教育教学改革环境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是广大教师思索和探究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一个新教学思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和难点应放在阅读教学之中。针对小学生个性阅读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与自己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动物方面的课文;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大自然方面的课文。更有的学生喜欢科普类方面的课文。【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阅读的答案,通过个性化思考、个性化选择、个性化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个性化的表述,让学生“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
一、对小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颇是活跃。作者从电视看到这节课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即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其实,静下心来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内容设计去深思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的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一个对不上另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才算达到目的要求。仿佛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方式。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突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07-14岁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当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自己在适当的时候点拔几句,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质疑
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更具个性,更具有创造力和实践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性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凡是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对故事特别喜欢,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好,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文选,使他们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教师这样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性的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记叙了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说明了守信用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很多课文的问题都不只有一种答案。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见解和独特的想法。
六、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学段五万字,第二学段十万字,第三学段一百万字”。笔者认为真正能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精讲,学生的多练外,更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否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没办法提高,尤其是个性化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学生的个性化课外阅读,长期以来都被家长、学生甚至教育管理人员认为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不想,教师不问,师生只注意课本。当然有的人看了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分数,课外看不看书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学生看课外书大人就会干涉,都不想学生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像现在有的学生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而把阅读当成麻烦事,最终孩子只会一事无成,知识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有什么能力了。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难道不感到担扰吗?作为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只有通过个性化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上来。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个性化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智慧的人,生命能闪光,阅读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催开智慧的花朵。”重视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有便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不可非议的。
总之,教师有了新的思想认识,还得见之于教学的实践活动行动。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把个性化的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并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施个性化课外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阅读的答案,通过个性化思考、个性化选择、个性化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个性化的表述,让学生“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
一、对小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颇是活跃。作者从电视看到这节课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即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其实,静下心来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内容设计去深思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的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一个对不上另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才算达到目的要求。仿佛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方式。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突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07-14岁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当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自己在适当的时候点拔几句,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质疑
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更具个性,更具有创造力和实践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性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凡是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对故事特别喜欢,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好,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文选,使他们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教师这样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性的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记叙了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说明了守信用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很多课文的问题都不只有一种答案。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见解和独特的想法。
六、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学段五万字,第二学段十万字,第三学段一百万字”。笔者认为真正能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精讲,学生的多练外,更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否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没办法提高,尤其是个性化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学生的个性化课外阅读,长期以来都被家长、学生甚至教育管理人员认为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不想,教师不问,师生只注意课本。当然有的人看了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分数,课外看不看书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学生看课外书大人就会干涉,都不想学生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像现在有的学生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而把阅读当成麻烦事,最终孩子只会一事无成,知识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有什么能力了。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难道不感到担扰吗?作为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只有通过个性化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上来。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个性化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智慧的人,生命能闪光,阅读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催开智慧的花朵。”重视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有便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不可非议的。
总之,教师有了新的思想认识,还得见之于教学的实践活动行动。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把个性化的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并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施个性化课外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