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 沙志军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大河乡小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一、组建灵活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四、加强合作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把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集体交流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机;合作指导;有效性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几年的实验表明,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绝非易事!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七嘴八舌,看似“热闹”的现象。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实效,实在令人困惑。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组建灵活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中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在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的基础上,“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小组成员应该是动态的,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让不同小组中的成员互换,同组中的角色轮换,给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案例:学习《威尼斯小艇》第二自然段,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示小艇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小艇的外形特点。对于学困生合作学习小组只要求根据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回答。对于优等生合作学习小组则要求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小艇的外形特点。这样不同的学习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
  1、选择规律性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案例: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1、画: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了什么幻象?2、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象?然后,用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方法,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小女孩二至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会学习”的目标。
  2、选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理解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
  案例:
  出示学生质疑的问题 : 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
  小组合作学习 :
  A组学生:蔺相如不是真的要撞柱子,只是抓住秦王爱“璧”如命心理吓唬秦王。他能抓住秦王的弱点,可见他多么机智。
  B组学生:如果秦王真的强逼蔺相如,为了不让“璧”落入秦王之手,他一定会与“璧”同归。这表现了他多么勇敢。
  反思:
  教学《将相和》一课中“完璧归赵”一段时,学生质疑: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我及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蔺相如不是真的要撞柱子,只是抓住秦王爱“璧”如命的心理吓唬秦王,暂时保住“璧”。这表现蔺相如多么机智。有的说,如果秦王真的强逼蔺相如,为了不让“璧”落入秦王之手手,他一定会 与“璧”同归与尽。这表现他多么勇敢。这一教学设计,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选择从几个方面写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案例:《四季》一课是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写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学习:你喜欢四季中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张明说,我喜欢春天,春天能到野外放风筝。李红说,我喜欢夏天,夏天可以到水中去游泳。马力说,我喜欢秋天,秋天可以吃到甜丝丝的柿子!王海说,冬天到了,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懂得了四季的特点,还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没有开放的课堂,就没有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只有选择好合作的时机,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1、在重难点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 :感受柳树的可贵品质
  A组学生:我们懂得了高原上这棵柳树,它不抱怨命运,不畏怯生存之危险。
  B组学生:我们懂得了这棵柳树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
  C组学生:我们从柳树面临的困境和苦难可知,它的生存就是一个奇迹。
  反思:
  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长为高原上的一道壮丽的风景。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在这一重点难点处,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柳树的特点有些同学不能感悟好,但在小组内通过读、思、议的反复感悟后,领会了其中的深刻道理。
  1、学习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案例:
  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第二节中的“众星拱月”一词。
  生:“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生: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
  师:课文中没有星星和月亮。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文中的“月”指什么?
  生:“月”指圆明园。
  生:“月”指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
  师:对!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的分布情况。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师:文中的“众星”指什么?
  生:“众星”指圆明园周围的许多小园。
  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圆明园周围的许多小园。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图画,结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众星拱月”指什么?
  生:许多小园围绕在圆明园周围。
  师:“众星拱月”描写了圆明园的布局情况。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吗?下面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生:花园里,许多小花“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假山周围。
  生:许多蜜蜂“众星拱月”般地趴在一朵鲜花周围。
  生:下课了,同学们“众星拱月”般地围绕着老师做游戏。
  反思:案例中,学生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之后,我及时变动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超越文本,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一个词语成了学生口头表达和练笔的好素材。学生的语言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在自主学习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案例:
  师: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师:小组长把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整理好提出来。
  生::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
  师:同学们针对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我深入到学习小组中组织、引导学生学习。)
  师:下面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汇报前,老师要提出明确要求:别的小组汇报时,必须仔细听,如果他们汇报的问题也是你们学习的问题,就想一想他们的理解和你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更好。别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解决。
  (各学习小组汇报。)
  第二小组汇报: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救废墟中的孩子,不怕累,不怕危险,不论有没有人帮助他,理解他,都坚持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孩子。
  第六小组补充:我们认为父亲了不起表现在他对孩子有责任感。他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无畏的,是高尚的。父亲的永不放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师:第六小组的同学不仅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很值得大家学习。
  第一小组汇报:孩子了不起一是因为他牢记父亲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一是因为他很勇敢,不仅鼓励伙伴们不要害怕,还让同学们先出去。他也有责任感。
  第三小组汇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中的“再”字说明了之前有人阻挡过他,但没有成功。这样更能反衬父亲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你们学习小组不仅会斟酌词句,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我特别欣赏你们这种学习方法。
  (第五小组的组长举手了,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师:你有更好的理解吗?
  第五小组的组长汇报:我们组也认真读了第12节,从“8小时、12 小时、24小时、36小时”我们知道了父亲为了救孩子挖的时间长。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们明白了父亲非常劳累,伤痕累累。从“没人再来阻挡他”可以看出父亲为了救孩子不顾一切。
  第四小组的组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们认为第12节只写了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可以写父亲遇到危险时的情景。我们补充的句子是:突然,一块大楼板从上面滑落下来,父亲躲闪不及,大楼板的一角砸在他的脚上,顿时,脚趾鲜血直流。父亲不顾包扎,搬起楼板,继续挖起来。
  师:你们能超越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们最了不起!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后,才会产生交流的欲望,此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点拨引导,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解和感悟。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中学会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四、加强合作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使合作学习进一步深入开展。
  1、及时鼓励
  学生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造成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及时鼓励,指导学生继续学习。
  案例:
  出示合作学习的内容:更羸为什么敢许下只拉弓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诺言?大雁为什么听到弦响就掉下来?
  小组合作交流:
  A学生:这与更羸善于观察是分不开的。
  B学生:更羸会大胆的作出判断,这与他长期积累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C学生:更羸不但仔细观察,而且善于思考。
  反思: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中,讨论:更羸为什么敢许下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许诺?大雁为什么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小组的成员得出了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后,都停止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我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现有的成果,并引导他们从取得的成果出发,再进行一次深入探究。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白:更羸之所以能够许下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许诺,那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射猎中练就了细观察、善思考的过硬本领;大雁之所以掉下来是因为自己受了一点惊吓,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最终害了自己,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2、适时点拨
  当学生对完成学习目标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在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的时候,及时地拨正学生学习的方向,防止学习偏差。
  案例:
  在《早发白帝城》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对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理解产生了困惑,我做了如下提示:大家知道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李白在大赦后返回故乡的高兴心情,这与两岸山中猴子的叫声会有什么关系呢?猴子的叫声怎么会不间断呢?是因为山上到处都是猴子吗?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学生根据提示思考,很快理解到:猴子的叫声之所以不间断,是因为小船的航速很快,耳边的叫声还来不及消失,进而体会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总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学习。要把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集体交流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