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 杨正兵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桃子乡小学

【摘要】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采取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正文】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又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采取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会去自学。即使你让他坐在那里,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让学生反感。但对学习感兴趣,又明确学习目的,他们就会积极自学,乐于自学。这是一个变“苦学为乐学”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自学将会有收获,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小明星”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把竞争引进课堂,比谁学得又快又好。注意力的持久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有所增强,在同一课堂上的注意力可持续10—20分钟,这为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数学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标新立异,思他人之未敢思,想他人之未敢想。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在自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三年级数学中有一节《摸球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具体的演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自学的能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重要的,它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但它有局限性。而第二课堂以其“活、新、全”的特点成为第一课堂的继续和补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数学小明星协会”,“数学难题咨询小组”,“数学趣题解答小组”等,以培养他们自学活动能力,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加以肯定,引导他们不断完善,同时开展比如“数学画”这样的活动,既是具体的形象化的,又充满着主动探索创新精神,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掘数学活动的现实源泉,通过“数学画”联结与想象,使得抽象的数学找到现实的固着点,包括在意境上彼此沟通,从而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让第二课堂成为同学们自由活动,发展个性,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
  二、创设自主课堂,培养自学能力
  创设自主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实践探索
  恰当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这些理念,学生首先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能够激发学生探索需求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探索创造,才能会创造、能创造。
  如我在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时,曾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先出示书中例题的3小题,分别让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根据解答的三道等式:(1)18÷3=6、(2)18÷6=3、(3)3×6=18回答第2题求的是除数,第3题求的是被除数,从而得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方法二:先出示18÷3=6、28÷4=7、A÷B =C,让学生把这几道除法算式分别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猜测除法各部分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部分学生猜出关系后,有的表现出怀疑,我适时激励他们去验证这些关系是否正确,于是学生间有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翻开书进行自学。经过一番学习之后,有的用算式进行验证,有的列举出了生活应用题进行验证,有的画图进行了验证。这两种教法的结果对比是,方法一:课堂气氛平稳,学生学的被动,虽然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那是被动的参与,许多学生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时表现得不熟练、易出错。方法二: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积极的学习状态,由于关系是自己探索出的,所以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时,表现得得心应手,正确率高,学生获得了成功与自信的喜悦。
  实践表明:我们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不能像方法一那样注重传统,而应该转变观念,像方法二那样,遵循“教师提供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制定目标,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来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二)指导探索方法,催发学生创造
  指导探索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让学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要远比拥有成堆的金子强。教学时,不仅要尽可能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空,而且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如我在教“圆的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回忆: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直观形象课件,使学生生动清楚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润育转化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出示圆形的纸学具,你能应用转化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高涨了学生探究热情,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合作交流,操作转化等探索活动,发现了圆可以剪拼成近似长方形;也可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可剪拼成三角形或梯形等,都可推知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深化了探索过程,极大地催发了学生探索创造推陈出新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加强。
  (三)引导学习反思,提高自学能力
  引导学习反思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或探索结束,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当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似乎大功告成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如结果可信吗?计算有无错误?推理是否严密?有无疏漏?哪些事情忘了做?繁简如何?方法能否改进?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中的条件进行再探讨、将问题进行发散性拓展引申和收敛性总结、对解题过程中的方法策略进行类比推理再研究。如二个圆的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5厘米,它们的半径比是( ):( )、直径比是( ):( )、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解答后学生发现它们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都相等,而面积比等于它们半径的平方比、直径的平方比、周长的平方比,是不是所有的二个圆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和面积比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为什么呢?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探索。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能目标
  (一)弘扬主体精神,张扬学生个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如:计算“18+36”时,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提出:可以怎样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汇报展示:二年级的小朋友竟然可以想出10余种笔算、口算、摆、分方法进行解答。
  (二)引导学生比较,进行算法优化
  在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各种算法,而是将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比如:此时教师要抓住兴致勃勃的学生,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那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打算怎样向同学推荐它,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那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的印象肯定是深刻的。老师同时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优选”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源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要精心构思,让学生自学,实验、观察、思考、探究、讨论,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自学成为学生的一种最佳途径,让坚持不懈的自学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