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归纳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赵顺健
【机构】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安高中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归纳教学法具体应用的几点认识:①在归纳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②充分讨论,归纳完善教材内容。③启导探究,归纳建构新知。【关键词】归纳教学;教师引导;启导探究;发现新知
【正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讨论式和归纳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归纳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解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探究气质。而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归纳教学法具体应用的几点认识。
一、积极“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归纳教学法”重点是强调发挥学生作为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但决非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应在“重导”、“善导”上狠下功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毫无疑问,教——传道授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能。然而这仅是教师基本职能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是“导”,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摄取、消化、吸收精神食粮的动力与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好的教师不应仅仅给学生奉送真理,而应教导学生导求真理。这不仅要求教师“重导”,而且要“善导”——善于诱导,如口语言、书面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的环节,采取多种信息传递手段“引导”,如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直观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的体态动作等等,使学生渐渐进入情境,接近学习目标,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通过“善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看、思、议、练、实践的主动性,使“发现”、“质疑”事半功倍。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强调让学生自主发展,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引导-发现-质疑”的教学中体会到:要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降低,而且应该提高,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控制的方式来强化其主导作用,如严密的设计,及时的反馈,灵活调节必要的归纳总结补充等积极引导学生。根本的一条是,学生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供线索,开拓思路启发他们解决。
二、学习讨论研究,归纳完善教材
课本上阐述的内容与事例往往受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不可能阐述得很细、很深,列举的事例也不可能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扩书,充实课本内容。例如,高一教材上册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一框题,教学内容简单,但涉及一个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较多,但教材内容与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有些不相符,教学中就把这一知识点作为学生开展归纳性学习的内容。而归纳性学习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自学教材,整理出教材的思路,发现教材不完全之处;
(2)通过讨论,尝试补充教材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就发现了教材对“通货膨胀”这一知识体系表达不完整,学生提出了课本应补充:“如何抑制通货膨胀”这一内容;有学生则发现了现在社会经常提到的“通缩”问题但教材根本没有提及,提出了应补充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什么是“通货紧缩”?“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危害性”?“如何缓解通货紧缩”?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索和探究。这一归纳性学习的过程表现为自学、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补写、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对课本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扩充,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最新事例来论述课本上的观点。这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例如:我在讲价值规律时,课本阐述的理论观点虽通俗易懂,但事例不多不详。“市场是学习价值规律的大学校”,我就指导学生到市场做调查,回校后用调查的事例来充实课本。这样,由于将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课本内容变得更丰富了,知识被学生学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启导探究,发现新知
角度提供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已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运用探究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步骤是:第一步,教师根据即将讲授的知识的内在本质出示论点或课题;第二步,教师针对讲授知识的内核供给相关的材料;第三步,教师根据所授知识与材料的有机联系及特点,设置若干启发性问题;第四步,激活思维机能,诱发学生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讨论思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第五步,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小结或让学生独立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识。其思路是:出示论点——供材——设问——引析——发现。例如,讲高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利用投影逐一出示五个材料:
(1)“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这一材料说的是什么?通过对这个材料的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2)地球除自转外还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运动,而太阳又以每秒约25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动。你们从这个正确理论中可以演绎出什么结论?
(3)天长日久房子倒塌,为什么?
(4)人通过新陈代谢得以生存,你得到什么启示?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从中你受到什么启迪?通过对以上五个不同材料的个别思考,你能归纳出它们共同的东西吗?结论是什么?对以上从不同方面、不同侧面、不同的材料,通过一连串的对话,启发引导学生对各个材料的个性进行分析,寻找出各个材料中包含着“运动”这一共性,特殊中包含着一般的性质,因此最终从五个材料的各个个别属性中归纳出它们的一般本质,即“都是运动的”,以这个归纳结论为基础,演绎出“物质是运动的”,又以这个演绎得出的结论指导归纳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
四、结束语
总之,归纳性学习方式的引入,犹如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泉。它打破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讨论式和归纳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归纳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解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探究气质。而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归纳教学法具体应用的几点认识。
一、积极“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归纳教学法”重点是强调发挥学生作为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但决非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应在“重导”、“善导”上狠下功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毫无疑问,教——传道授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能。然而这仅是教师基本职能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是“导”,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摄取、消化、吸收精神食粮的动力与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好的教师不应仅仅给学生奉送真理,而应教导学生导求真理。这不仅要求教师“重导”,而且要“善导”——善于诱导,如口语言、书面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的环节,采取多种信息传递手段“引导”,如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直观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的体态动作等等,使学生渐渐进入情境,接近学习目标,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通过“善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看、思、议、练、实践的主动性,使“发现”、“质疑”事半功倍。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强调让学生自主发展,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引导-发现-质疑”的教学中体会到:要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降低,而且应该提高,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控制的方式来强化其主导作用,如严密的设计,及时的反馈,灵活调节必要的归纳总结补充等积极引导学生。根本的一条是,学生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供线索,开拓思路启发他们解决。
二、学习讨论研究,归纳完善教材
课本上阐述的内容与事例往往受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不可能阐述得很细、很深,列举的事例也不可能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扩书,充实课本内容。例如,高一教材上册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一框题,教学内容简单,但涉及一个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较多,但教材内容与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有些不相符,教学中就把这一知识点作为学生开展归纳性学习的内容。而归纳性学习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自学教材,整理出教材的思路,发现教材不完全之处;
(2)通过讨论,尝试补充教材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就发现了教材对“通货膨胀”这一知识体系表达不完整,学生提出了课本应补充:“如何抑制通货膨胀”这一内容;有学生则发现了现在社会经常提到的“通缩”问题但教材根本没有提及,提出了应补充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什么是“通货紧缩”?“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危害性”?“如何缓解通货紧缩”?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索和探究。这一归纳性学习的过程表现为自学、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补写、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对课本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扩充,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最新事例来论述课本上的观点。这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例如:我在讲价值规律时,课本阐述的理论观点虽通俗易懂,但事例不多不详。“市场是学习价值规律的大学校”,我就指导学生到市场做调查,回校后用调查的事例来充实课本。这样,由于将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课本内容变得更丰富了,知识被学生学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启导探究,发现新知
角度提供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已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运用探究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步骤是:第一步,教师根据即将讲授的知识的内在本质出示论点或课题;第二步,教师针对讲授知识的内核供给相关的材料;第三步,教师根据所授知识与材料的有机联系及特点,设置若干启发性问题;第四步,激活思维机能,诱发学生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讨论思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第五步,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小结或让学生独立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识。其思路是:出示论点——供材——设问——引析——发现。例如,讲高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利用投影逐一出示五个材料:
(1)“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这一材料说的是什么?通过对这个材料的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2)地球除自转外还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运动,而太阳又以每秒约25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动。你们从这个正确理论中可以演绎出什么结论?
(3)天长日久房子倒塌,为什么?
(4)人通过新陈代谢得以生存,你得到什么启示?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从中你受到什么启迪?通过对以上五个不同材料的个别思考,你能归纳出它们共同的东西吗?结论是什么?对以上从不同方面、不同侧面、不同的材料,通过一连串的对话,启发引导学生对各个材料的个性进行分析,寻找出各个材料中包含着“运动”这一共性,特殊中包含着一般的性质,因此最终从五个材料的各个个别属性中归纳出它们的一般本质,即“都是运动的”,以这个归纳结论为基础,演绎出“物质是运动的”,又以这个演绎得出的结论指导归纳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
四、结束语
总之,归纳性学习方式的引入,犹如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泉。它打破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