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双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汉语课堂效率

【作者】 巴哈尔古丽

【机构】 新疆裕民县吉也克镇牧业寄宿制中心小学


【正文】对于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孩子学习汉语因为家庭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原因,学习汉语存在很多困难,这给双语教学中的汉语教师增加了压力。经过探索,我发现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逐步融入了双语教学中的汉语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鲜、多变的事物充满好奇,如在识字课时,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图片和汉字剪接而成,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看到情景我慢慢的用 汉语读出,并重点指着图片下的汉字,学生的脑海中不但留下这汉字的读音,而且通过图片明白这个汉字的意思。这样不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汉语兴趣。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这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牧区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汉语词汇掌握很少,并且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用汉语表述,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观形象中感悟知识。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册的归类识字课《比一比》一文时,发现学生对于“一群”、“一堆”的理解比较难,但又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和比较。于是,我就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一支铅笔和一堆铅笔”、“一个西瓜和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和一堆白菜”等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效率
  在学汉语教材中,往往出现一些是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文章,这对于学习汉语的哈萨克孩子就更加困难了。这些课文,即使学生会读、会背,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段落和句子,他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汉语课本中的文字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学生感知的事物,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通过多种感官作用于大脑,充分发挥大脑“接触、判断、贮存、想象”四个智力区的作用,就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材料,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例如在教学《草》这篇古诗时,在理解词语“离离”时,许多同学不知到什么意思,我就出示了一段牧区孩子很熟悉的草原视频,问: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因为熟悉,所以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一名学生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长得很茂盛。另一名学生说:“草原上的草很多,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我说:“太棒了,离离就是这个意思。”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态画面,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离离”的意思。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合理的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加努力的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与实现汉语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