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 徐 维

【机构】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安二中


【正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动因性的作用。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被忽视,致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变革,新、旧观念的对撞,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日益加剧,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等等。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已成为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关键性问题。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得到尊重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班队活动等途径进行,但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利用学科知识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毕竟高中学生主要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上,而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在备课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作用,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在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健康心理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在中学如何具体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留心处处皆学问”。各科教师如果都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上结合学科特点做点文章,当一个心理健康咨询师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教会学生如何塑造良好的个性,如何培养良好的处世能力,适应社会。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科知识适时拓展,挖掘学科知识的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处于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趋于成熟,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客观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从被人照顾到自理自学、从佼佼者到默默无闻者的转变,使他们心理产生很大压力,甚至于开始否定自已,这时他们更需要一个更清楚的头脑,一种轻松的心态。于是我们在物理课上讲解压力的概念时对同学们说:“物体间有压力,必定要相互接触且有形变,而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生形变,形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就不能恢复原状了。学会调节、释放心理负荷,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学好物理压力抛开心理压力,你会天天进步。” 
  在物理中学习参照系时作如下提醒:“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参照系中会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学会正确分析。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满足于初中、小学时的骄人业绩而不愿面对现实,更不能只看到现在的暂时落后而自暴自弃。我们要保持的心态是:以昨天的成功为参照系,时刻勉励自已,我能行!以现实的环境为参照系,用勤奋证实自已,我能行!” 
  同样,在处理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时,遇到矛盾要善于多变换参照系来思考问题,要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替别人考虑问题,“用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两个陌生的心灵”,“用两句温馨的话语来化解一个僵硬的面孔”。善解人意,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在物理课堂上讲《声波的反射——回声》时,我应用了诗人汪国真一首诗《回声》中的几句话:“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你赞美它,它赞美你;你骂它,它骂你;千万不要和它争吵,最后一声总是它的。”学生在耐心体会和琢磨诗句的同时,体会如何与人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真诚为圆心,以友善为半径的圆”,“用真诚去换取对方一个笑脸。”同样,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照样可以要求学生应具备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健康心理。 
  2.注重学科发展历史的丰富内涵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 
  在光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中三大时期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7世纪牛顿提出了微粒说,人们因牛顿的威望而排斥了波动说,以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学生进一步理解到科学家是不能讲名人效应的,追求真理就要用实验说话,不能盲从大师。 
  在认识能量守恒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它的规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在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永动机——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人们研究了几百年,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宣告了它永远不能诞生的命运。在总结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时教育学生:“永动机只能是个神话,是我们眼前的一片海市蜃楼。一种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可以不断创造新能量的机器,是不存在的,它已被置于科学之外。而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每天祈求自已成功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不能不劳而获,学习中没有’永动机’,勤奋和智慧才是成功的源泉,空想不行动是没有用的!” 
  3.重视自然学科实验的潜移默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研究物理学问题不仅能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同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执行实验室守则,培养学生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对公物的责任意识和人身安全意识;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将实验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及动手能力;在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要求学生做到严密、一丝不苟,强调观测和记录应以事实为基础,绝不能乱凑数据、弄虚作假,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虚假的实验不会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虚伪的人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和事业的成功!
  实验教学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由这个化学教学案例中的化学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 
  但是在课堂上举这样的幽默笑话产生的教育效果从知识上远不及上面的化学教学案例。后者肯定是满教室的哄堂大笑,活跃的是课堂气氛,而前者是教室里学生安安静静的理性思考,给人以心理智慧的启迪。由此可见,用心地设计几个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星星之火”,必然能照亮学生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迷茫而又有时“黑暗”的心田。 
  4.注意不同领域科学家、文学家、学术伟人的风范熏陶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思想家,是他们的忘我精神揭开自然界的一层层神秘面纱,从而不断地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各学科中优秀的科学成果及其发明者创造者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见,在学科教学中用伟人的事例去感动学生,学生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百折不挠、谨逊严谨、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和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感。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新世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开展与学科教学相联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实实在在的扎实工作,教给学生健康的处世哲学,勇敢地面对社会,从小扬起生活的风帆,不畏艰险,昂首阔步走向成熟。这样才能使中小学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才能扬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追求完美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