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作者】 徐明俊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阿月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社会、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估标准阻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正确的引导是造成学生无读书习惯的原因。为了让让农村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只有寻其原因,找出方法,不断摸索、研究,最关键就是怎样让学生爱上读书,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乐趣。
【关键词】调查原因;阅读指导;激发兴趣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1]“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是在农村小学的实际教学中,这些学生很难落实完成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这一要求的。因为他们除了课本以外不在接触什么书。本人通过对自己所任学校的小学生及周边学校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令人堪忧:85%以上的小学生没有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就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估标准阻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实施了这么些年,但新课程的理念在广大农村还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社会、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依然是分数。学校所追求的依然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从客观上讲,学生的课外阅读由于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分数。因此,相当多的老师更愿意做的就是让学生做能提高分数的练习,即课堂上“满堂灌”和课外“题海战术”。因此学生根本无时间去阅读课外书报等。
  另外,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齐备。部分学校没有藏书,特别是村小,更不用说图书室了。有的学校虽然也有藏书,但数量不多,图书种类单一;也有的学校设立的图书室只是一个学校机构而已,由于无专人管理,学生几乎没有条件借阅,甚至很大部分学生还不知道学校有无图书室。
  缺少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很难激发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够了,考试又不考课外的,与其拿钱买那些“闲书”看,还不如多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他们认为这样最少可以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只问作业做没有,他们通常不会过问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他们认为学生看课外书就是看“闲书”。这样,家长的认识误区便阻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就我班来看, 85%以上的学生家长平时无读书习惯,75%以上的家庭无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报,90%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大部分学生家庭并无藏书,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了必要的感染和熏陶,再加上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的充斥,学生的课外兴趣就很自然的转移到这些方面上了,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三、缺乏正确的阅读引导
  小学生阅读分辨能力是较弱的,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怎样去读,他们是不懂的,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在农村家庭里,由于家长自身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原因,他们没有相应的指导孩子怎样读书的能力,要么盲目买书,要么干脆不买,浪费钱。而教师呢又忙于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也无暇顾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就算爱读书的也只能是盲目读书了。
  每个教育者都知道,课外阅读是一把开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中课外延伸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功效远远超过课内阅读。如上情况的话,学生的课外阅读确实令人担忧了。
  那么,如何来来引导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消除应试的观念,放松心情去读
  吕淑湘先生说过:“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学习经验,异口同声会说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小课堂”,要放飞学生到“书林”里去汲取营养。让学生从思想消除应试的观念,不要只为考试而读书,而是要为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读书。从读课外书明白 “读书可以医愚”的道理,这样放松心情地去读,获取的知识会多些。
  二、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农村学生阅读课外书难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活动激情”提高兴趣。即讲故事、背儿歌、猜谜语、朗诵、课本剧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并且让他们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途径,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从而,在自己家没书的情况下,会想法去借书来看。
  2、榜样激励。介绍一些历史伟人,科学家从小爱读书的故事,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让他们增强读课外书的情感。
  3、名言展示。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收集名言,每天早读课前一人一则名言轮流写在黑板上供全班欣赏,看谁收集的名言好。这样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优美句段朗诵。让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给其他同学欣赏。
  三、教给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浏览。拿着一本书,浏览全书的内容摘要、目录,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来读。
  2、精读。对文章的重点或与自己紧密相关的或最感兴趣部分要边读边想,你觉得感受深的语句、文章的中心、用得好的词语,可用勾点、圈画的方法批注。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3、摘记。即写读书笔记。把好词佳句或精彩的片段分类摘记在本子上,还可以熟读成诵。(去年我轮换在回箐村小上五年级语文时,使用了此方法,对学生的习作和学习都有所帮助,而且,有些不爱读书的学生由此爱上读课外书了。)
  四、推荐好书,让学生选读
  在教学中,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与课文相关的名著。我在教学生学林海英的《夕阳·童年·骆驼队》[2]后,要求去读《城南旧事》,还下载了电影给同学们看。在上完有关童年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去买高尔基的《童年》来读,有同学已经读完了,受益匪浅。上完十册五单元后,推荐学生去看四大名著,电影、电视也行。还推荐象《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等寓言、童话、科普书让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有藏书的可以借给学生阅读。
  五、拓宽渠道,让学生多读
  与家长联系,沟通家长的思想,要求家长带孩子到书店买思想健康、最适合孩子的课外书。
  由于农村学生家里图书不多,可以整和资源,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建议每位同学捐出一本书,同学之间相互传阅。每周确定一个读书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还要引导学生挤时间,保证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
  记住:“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霍姆林斯基语)[3]“为养成阅读的习惯,必须多读,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读书不可。”(叶圣陶语)[4]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新课标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6课《夕阳·童年·骆驼队》
  [3] 《给老师的建议》苏联霍姆林斯基
  [4] 《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