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践行“少教多学”,追求高效课堂
【作者】 赵丽佳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新房子上海东方希望小学
【摘要】高效课堂要与时俱进,少教多学。努力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层、走向心灵;多一些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少一些劳苦与喧嚣;教师不仅要少教,而且要优教、精教、善教;学生不仅要多学,而且要爱学、会学、乐学。【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教多学;兴趣引导;读写结合
【正文】
“少教多学”要求,“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学生的任务在于“勤”;教师要尽可能地少教,多生要尽可能地多学;实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要有温度、广度、深度,“学”要能自主、独立、创新。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能够产生神奇的魅力,引导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磨砺的一块磁石,能放射出强烈的磁场,带领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富有趣味的教学导入可以极大地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情境,可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绿色通道,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有情感地互动,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乐曲讲究好的“引子”,文章讲究好的“开头”,授课讲究好的“导语”。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支动人的曲子,有前奏、有铺垫、有高潮,还有余音袅袅的尾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新课导入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非常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巧妙导入新课,让每一节新课都能有好的导入,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然,生动活泼。
新课导入的关键在于“新”、“趣”、“精”、“奇”、“活”。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导入则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灵活多样,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谜语导入,对话导入等等。注重遵循导入的启发性、灵活性、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才能激情激趣,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
我在组织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先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学生能很快猜出是花生。一堂有趣的课就这样开始了。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采用对话导入:同学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水里的,有谁见过生活在纸上的鱼呢?许多学生回答:没有。我再问:那为什么这篇课文的标题说鱼游到了纸上呢?这其中必定有奥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游戏导入,课堂更加活跃。如: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教拼音字母字形时,我会和学生玩“我是变形王”的游戏,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表演字母的形状。让学生动起来,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有效衔接了新课。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学是艺术,语文新课导入是艺术中的艺术。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只有艺术的导入,学习效果才能彰显。注重兴趣导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法宝。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许多课文引入故事导入,颇受小学生青睐。如:《将相和》一课可用“和氏璧”的故事导入等。
让语文课妙趣横生,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需要语文教师的睿智。新课的引入确实非常重要,特别是写作教学,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创设有效的写作情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讲作文指导课《春天》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红花,有绿草,有小黄鹂,有青山,有绿水后,再让学生写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作文的难就会变成易,写作也就不怕了。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要在瞄准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课堂导入迸发出迷人的火花,产生高效课堂。
二、巧用教材,少教多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满堂灌”、“一言堂”模式,注重实施大语文教学观。力求与时俱进,构建高效。“少教”要启发性的教、针对性的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的教;“多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
改革教学方法,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观察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体验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思维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阅读就多一点。
提高认识,增强素质,势在必行。以前农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密密麻麻,总以为秧苗插得越密,就会收获越多,但最后还是事与愿违,收获少之又少。现在农民一反常态,把插秧改为抛秧,却喜出望外,硕果累累。道理很简单,农民抛出的秧苗,得到了自由,获得了真正的阳光雨露,自然生长,无拘无束。
邓昌炎教授说过,“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因此,语文教学要正确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自我发展,全面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融会贯通,学会灵活运用,一通百通。例如: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后端正书写)、默(自己写出所学的生字);利用顺口溜给汉字标调:a、o、e,i、u、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等等,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识的方法,我们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捷径,让学生拿着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才能学得好、学得巧、学得乐。
教活教材,学活教材。语文教学决不能奉行唯师论或唯书论。尽信书不如无书,积极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结论,也比教师应塞给学生的答案好。
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搭建训练的平台,力求多措并举,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如我在组织学习《草船借箭》时,充分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课题处质疑,让学生积极讨论:“诸葛亮是向曹操‘骗’箭,还是‘借’箭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觉得是‘借’,因为后来在火烧赤壁时,周瑜与诸葛亮把箭还给了曹操。”有的说:“我认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才干,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有的说:“骗不文雅,能用在诸葛亮这个大人物上吗?有的说:“骗是偷偷的,借是光明正大的,诸葛亮最后还叫人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等。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活语文,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唱、跳、背、画、讲、看、摸、听中,感想、敢说、敢做、敢演、敢唱、敢写,实现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我进步!如:为了开好“春天的故事”的主题班会,我认真激发学生思考,在春天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我会讲春天的故事”等等,应运而生,生动有趣。
三、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陶行知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才能将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会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我们学习的教材,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努力挖掘,面包总是有的。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要想写好作文,积累必不可少。怎样积累,遇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一是要求学生摘抄在笔记本上;二是进行有效的识记;三是说写结合,活学活用。如我组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文中的所见所闻是:“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我要求学生用“时而……时而……”造句。一学生写道:“他的演奏引人入胜,音律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又一学生写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时而喜悦,时而愤怒,时而欢乐,时而悲伤。”多么生动,多么感人。
以读促写,恰到好处。小学生作文能力差,我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注重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结合教材,利用生活,将重点放在仿写上,会得益匪浅。如我在组织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让学生从水果的形状、颜色、滋味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种水果。有学生这样写柚子:我最爱吃的水果是柚子。柚子胖胖的,挺着个像爸爸那样的啤酒肚。外皮青中带黄,黄中有绿。剥开外皮,立刻就闻到了一股清香。闻了那味道,使人感到特别的舒服。里面那一片片弯弯的果瓤身上都穿着一件白衣服。解开白衣服就看见了晶莹透亮的果粒,它们就像无数粒小雨滴,紧紧地聚在了一起。取一些放入口中,轻轻一嚼,甜津津的,让人吃了还想吃。写得多好呀!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少教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导在于新颖,在于奇特,在于妙趣横生;学生的学在于主动,在于乐学,在于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易晓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6,03;
[2]靳艳勤。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3]王建丽.少教多学,让灵慧之花绽放[J].现代阅读;2012.7;
[4]杜永强.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5]张彦芬.小学高年级语文少教多学模式探究[J].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少教多学”要求,“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学生的任务在于“勤”;教师要尽可能地少教,多生要尽可能地多学;实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要有温度、广度、深度,“学”要能自主、独立、创新。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能够产生神奇的魅力,引导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磨砺的一块磁石,能放射出强烈的磁场,带领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富有趣味的教学导入可以极大地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情境,可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绿色通道,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有情感地互动,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乐曲讲究好的“引子”,文章讲究好的“开头”,授课讲究好的“导语”。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支动人的曲子,有前奏、有铺垫、有高潮,还有余音袅袅的尾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新课导入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非常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巧妙导入新课,让每一节新课都能有好的导入,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然,生动活泼。
新课导入的关键在于“新”、“趣”、“精”、“奇”、“活”。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导入则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灵活多样,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谜语导入,对话导入等等。注重遵循导入的启发性、灵活性、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才能激情激趣,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
我在组织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先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学生能很快猜出是花生。一堂有趣的课就这样开始了。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采用对话导入:同学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水里的,有谁见过生活在纸上的鱼呢?许多学生回答:没有。我再问:那为什么这篇课文的标题说鱼游到了纸上呢?这其中必定有奥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游戏导入,课堂更加活跃。如: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教拼音字母字形时,我会和学生玩“我是变形王”的游戏,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表演字母的形状。让学生动起来,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有效衔接了新课。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学是艺术,语文新课导入是艺术中的艺术。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只有艺术的导入,学习效果才能彰显。注重兴趣导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法宝。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许多课文引入故事导入,颇受小学生青睐。如:《将相和》一课可用“和氏璧”的故事导入等。
让语文课妙趣横生,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需要语文教师的睿智。新课的引入确实非常重要,特别是写作教学,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创设有效的写作情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讲作文指导课《春天》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红花,有绿草,有小黄鹂,有青山,有绿水后,再让学生写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作文的难就会变成易,写作也就不怕了。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要在瞄准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课堂导入迸发出迷人的火花,产生高效课堂。
二、巧用教材,少教多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满堂灌”、“一言堂”模式,注重实施大语文教学观。力求与时俱进,构建高效。“少教”要启发性的教、针对性的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的教;“多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
改革教学方法,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观察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体验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思维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阅读就多一点。
提高认识,增强素质,势在必行。以前农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密密麻麻,总以为秧苗插得越密,就会收获越多,但最后还是事与愿违,收获少之又少。现在农民一反常态,把插秧改为抛秧,却喜出望外,硕果累累。道理很简单,农民抛出的秧苗,得到了自由,获得了真正的阳光雨露,自然生长,无拘无束。
邓昌炎教授说过,“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因此,语文教学要正确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自我发展,全面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融会贯通,学会灵活运用,一通百通。例如: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后端正书写)、默(自己写出所学的生字);利用顺口溜给汉字标调:a、o、e,i、u、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等等,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识的方法,我们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捷径,让学生拿着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才能学得好、学得巧、学得乐。
教活教材,学活教材。语文教学决不能奉行唯师论或唯书论。尽信书不如无书,积极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结论,也比教师应塞给学生的答案好。
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搭建训练的平台,力求多措并举,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如我在组织学习《草船借箭》时,充分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课题处质疑,让学生积极讨论:“诸葛亮是向曹操‘骗’箭,还是‘借’箭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觉得是‘借’,因为后来在火烧赤壁时,周瑜与诸葛亮把箭还给了曹操。”有的说:“我认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才干,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有的说:“骗不文雅,能用在诸葛亮这个大人物上吗?有的说:“骗是偷偷的,借是光明正大的,诸葛亮最后还叫人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等。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活语文,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唱、跳、背、画、讲、看、摸、听中,感想、敢说、敢做、敢演、敢唱、敢写,实现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我进步!如:为了开好“春天的故事”的主题班会,我认真激发学生思考,在春天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我会讲春天的故事”等等,应运而生,生动有趣。
三、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陶行知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才能将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会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我们学习的教材,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努力挖掘,面包总是有的。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要想写好作文,积累必不可少。怎样积累,遇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一是要求学生摘抄在笔记本上;二是进行有效的识记;三是说写结合,活学活用。如我组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文中的所见所闻是:“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我要求学生用“时而……时而……”造句。一学生写道:“他的演奏引人入胜,音律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又一学生写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时而喜悦,时而愤怒,时而欢乐,时而悲伤。”多么生动,多么感人。
以读促写,恰到好处。小学生作文能力差,我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注重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结合教材,利用生活,将重点放在仿写上,会得益匪浅。如我在组织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让学生从水果的形状、颜色、滋味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种水果。有学生这样写柚子:我最爱吃的水果是柚子。柚子胖胖的,挺着个像爸爸那样的啤酒肚。外皮青中带黄,黄中有绿。剥开外皮,立刻就闻到了一股清香。闻了那味道,使人感到特别的舒服。里面那一片片弯弯的果瓤身上都穿着一件白衣服。解开白衣服就看见了晶莹透亮的果粒,它们就像无数粒小雨滴,紧紧地聚在了一起。取一些放入口中,轻轻一嚼,甜津津的,让人吃了还想吃。写得多好呀!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少教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导在于新颖,在于奇特,在于妙趣横生;学生的学在于主动,在于乐学,在于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易晓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6,03;
[2]靳艳勤。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3]王建丽.少教多学,让灵慧之花绽放[J].现代阅读;2012.7;
[4]杜永强.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5]张彦芬.小学高年级语文少教多学模式探究[J].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