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作者】 蒙昌平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普安社区燕高小学
【正文】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这个主导,教师要勤于引导,少讲、精讲,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引导上,真正把课堂主动权教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学习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摒弃问题的细枝末节,把决定问题本质特征的地方找出来。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留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就会发现到关键问题,比如: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关键在于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的计算其关键就在小数点,圆的面积计算的关键是圆的半径等等。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判断一个问题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判断这个问题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关键就是什么一定,即比值一定(商一定)还是乘积一定。抓住了这个关键,判断正反比例就不再是问题了。引导学生抓住了新知识的关键这一主要矛盾,就好比牵牛牵住了牛鼻子,就好比亮起了一盏指路灯,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法学习新知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后一册的新知识都是在前面一册的知识基础上加深的。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利用已学的知识迁移新知识的学习,是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迁移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只要解决统一分母的这个问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就自然化解了。这样一来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轻松地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引导生运用学具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教师在学生操作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学生乐于好动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学具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发给学生圆柱体积推导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拆卸拼凑而发现圆柱可以转化为长方体,再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恰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仍是圆柱的高,利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把圆柱体积大致的计算出来。学生通过操作从而牢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引导生运用学具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了新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师的主导,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很多,而且因知识的不同又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效果就能提高,无效课堂就会转化为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就会成为高效课堂。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学习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摒弃问题的细枝末节,把决定问题本质特征的地方找出来。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留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就会发现到关键问题,比如: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关键在于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的计算其关键就在小数点,圆的面积计算的关键是圆的半径等等。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判断一个问题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判断这个问题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关键就是什么一定,即比值一定(商一定)还是乘积一定。抓住了这个关键,判断正反比例就不再是问题了。引导学生抓住了新知识的关键这一主要矛盾,就好比牵牛牵住了牛鼻子,就好比亮起了一盏指路灯,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法学习新知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后一册的新知识都是在前面一册的知识基础上加深的。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利用已学的知识迁移新知识的学习,是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迁移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只要解决统一分母的这个问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就自然化解了。这样一来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轻松地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引导生运用学具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教师在学生操作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学生乐于好动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学具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发给学生圆柱体积推导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拆卸拼凑而发现圆柱可以转化为长方体,再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恰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仍是圆柱的高,利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把圆柱体积大致的计算出来。学生通过操作从而牢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引导生运用学具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了新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师的主导,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很多,而且因知识的不同又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效果就能提高,无效课堂就会转化为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就会成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