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教学,少“讲”多“导”

【作者】 张恩丹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清河民族小学

【摘要】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高效。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力求师生互动,用心与心交流,生命与生命对话,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乐园,成为学生放飞希望、拥抱未来的摇篮。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情激趣;少教多学;高效课堂
【正文】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学课堂取得高效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地、独立地、创新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情为景生,景为情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究,而且能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体验数学“再创造”的学习乐趣。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创设,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景、生活化情境、多媒体情境和问题化情境等。
  创设有效情境,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我在组织学习认识“0”时,启发学生先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薄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红绿灯上有O”;“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学生通过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样,使学生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学起来就化难为易,轻松自如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采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西游记人物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说:唐僧师徒三人这天来到一个地方,天气很热,猪八戒自告奋勇去找水,一会儿,只见他抱了一个大西瓜回来。孙悟空拿过来,对猪八戒说:“你今天表现不错,多分你一些,分你三分之一吧?”猪八戒十分贪吃,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说:“猴哥,我要吃四分之一!不,更多!要八分之一!”孙悟空抿着嘴笑着说:“好!好!好!那你吃十分之一吧!”等到猪八戒拿到自己分到的西瓜,后悔极了,可后悔有什么用呢!他已经急得快说不出话了。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就这样,通过有趣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思维迅速集中起来,到底如何比较分数大小呢,只要大家专心听讲,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才能让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区,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精讲多练,少教多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秉持“少教多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少教”,实现学生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自主地“多学”。使教与学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优质高效的最佳教学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活教材是艺术中的艺术。少教多学就是兴利除弊,改革陈旧的填鸭式教学,避免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比如教学“乘法”时,有些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A×B=B×A”,“2的倍数永远是偶数”,“5的倍数其尾数永远是5和0”,等等,这样灌输答案,学生囫囵吞枣,永远也学不好。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数学现象,如:“1×2=2、2×2=4、2×3=6、2×4=8”,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规律。学生就会发现,原来2的倍数是有规律的。同样,假如我们继续思考:其他数字的倍数有没有规律?学生会豁然开朗,原来数字相乘都有规律,学习数学,学会找规律,我们会觉得数学好学,有趣,实在。
  邓昌炎教授说:“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过程,使学生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什么都懒得想,教学效果绝对是不理想的。反之,假如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少讲,教学效果一定会焕然一新,旗开得胜。
  优化教学,重在灵活,有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口干舌燥的演讲还要好。如我在组织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就有效安排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又有利于牢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特点。
  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识的方法。少教多学,确实离不开师生的睿智。有时,如果我们能够在做题之前,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化难为易,巧解习题。例如:求平均数问题,就可以先找出一个基数,然后再在这个基数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减,答案便得出。比如几个学生的体重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这些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我们可以先确定基数50千克,然后按顺序适当加减,也算出平均数:(5+0-2+4-l+3+4+3)÷8=2,最后算得的平均数再加上原来的基数,50+2=52(千克)这个数就是这几个学生的平均重量。
  只有教活,学生才能学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学会类比推理、分类归纳、整体思维、数形转换等数学思维,不断激发学生智慧,以少教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多地自主多学。
  三、联系实际,追求实效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数学教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深受学生欢迎的学科。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有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实践、探究、发现。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在灵活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感悟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独立地学习,学会创新地学习。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学生学习的捷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生活中学数学,这是提倡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学活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两位数的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说:某学校组织师生去旅游。该校有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学生一下子议论纷纷,有的说,按照团体票需要:(28+150)×20=3560元?;有的说,按照教师与学生分开购票需要:28×30+150×15=3090元?;按照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需要:(28+2)×20+(150-2)×15=2820元。很显然,只有通过实际计算,才能确定哪种方法省钱。
  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学生容易接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我在组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学生容易理解连续相减,但是不容易掌握可以把后面的几个被减数先加起来,接着一次性减去的道理。这时,我巧妙引入生活实例,说:妈妈身上有100元钱,哥哥向妈妈要去35元买书,我向妈妈要来25元买学具,问妈妈还剩多少钱?许多学生能列出“100-35-25”的式子。我又换个方式问:妈妈共拿出了多少元?大家都能列出“35+25=60”,那么妈妈原来有100元,现在还有多少元?我继续启发:连续减去几个数,还可以怎样计算?从而得出:“100-35-25=100-(35+25)”。如此这般,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几个数相加起来再减的道理。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法正确,其实殊途同归,答案还是一个。充分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青睐数学,其乐无穷。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起来,教学方式灵活起来,双基训练扎实起来,教学容量厚实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笑”起来,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轻松快乐中主动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教学就会活力无限,精彩纷呈。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少教多学,目标是学,关键是教学生多学。只有老师会教,学生才会多学。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效实现增强学生素质,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
  [2]石艳平,尚小舟.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3]杨永奎.中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4]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09);
  [5]袁飞强;激活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