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落实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陆光跃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莲花塘中学

【摘要】体育课堂是学生增强体质、锻炼体能、磨练意志、开发智力、塑造人格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与时俱进,落实新课改理念,努力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力求在教学目标上把握“度”,在教学内容上突破“难”,在教学过程上体现“人”,在教学方法上讲究“活”。
【关键词】初中体育;构建和谐;培养兴趣;优化教学
【正文】
  新课改倡导体育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突出体育课堂的高效性。让学生能够在收获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科学锻炼、主动锻炼的意识,也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塑造良好的品格,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构建和谐,培养自信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提倡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学相长,互相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尊重差异、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合作互助、共同参与、学有所获。教师要放下陈旧的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和谐产生美,和谐才能高效。只有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心想事成。
  心理学理论表明: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反之,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简单地说,就是“爱屋及鸟”。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会爱学生的教师如没有水的池塘。我们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呵护学生,学生才会在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健康成长。
  教育就是激励,就是肯定,就是叫人成功!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
  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其实,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年轻幼稚的学生则更需要教师的关爱、赏识、引领了!这在体育学科的锻炼上,尤为突出。许多学生不愿参与锻炼,他们瞻前顾后,怕这怕那,如果体育教师对他们再不给予特别的爱,这部分学生的锻炼意识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课堂,多对学困生寄予厚望,善于用爱心铸就他们的自信。让学困生抬起头走路,增强锻炼意识,相信自我,发展自我。
  二、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我们知道,初中生心智未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大,只有通过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才能让他们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获得身体锻炼的乐趣,又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意志。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内容力求选择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运动兴趣,提高锻炼技能。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活动要丰富多彩,努力使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价值,深刻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无处不在。我锻炼,我快乐,我健康。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积极锻炼,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不断增强体育素养。
  寓教于乐是成功教育的法宝,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理想境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断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才能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这一理想境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只有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哪里来,从形式多样的运动兴趣中来。如我组织学习跳绳运动项目时,先示范跳绳的几个常见动作,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跳法。学生可以向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可以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等,如此循序渐进,灵活自如,各尽所能,人人参与,皆大欢喜。
  鲁迅说:“游戏是儿童的天使。”初中生仍然像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游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那些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既能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又能增强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锻炼,实现协调发展。
  三、多措并举,提高效率
  说一千,道一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不是空话,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想方设法,恪尽职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求发展,认认真真促进步。
  教活活动,教活学生。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教师示范)、做一做(自主练习)、想一想(改进动作)、试一试(完善动作)、学一学(借鉴他人长处)、比一比(取长补短)、评一评(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充分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解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以思促得,做到“动中学”、“学中动”,合作互助,共同提高。
  如我在教学生上“三步篮”时,许多学生看了多次的示范,仍然掌握不了“一大、二小、三高跳”这一要点,不是最后一步太大就是高跳不起来。于是,我就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一一对应地相互交流、切磋,这样,通过沟通学习,学生就慢慢学会了。
  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体育教学重点的方法主要是:一是准备活动,二是讲解强调,三是动作示范,四是合理组织。
  准备活动是前奏,一定要激情激趣,简单易行,恰到好处。要点讲解则言简意明,抓住重点、难点不放过,突出关键,保证安全,重视步骤。示范动作,主要突出动作重点,可以用慢动作,细细分解,必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例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注重低头团身成球形滚动要一字一字说清楚,讲明白。合理组织,就是由易到难,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组织。例如;完整的跳远动作。它的教学重点是踏跳,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踏跳动作,其他三个部分(助跑、腾空、落地)动作就会迎刃而解。
  如何突破难点,要灵活运用渐进法、分段法、循环法、过度法。因为它们各有所长,需要灵活选择,运用自如。例如:篮球三步上篮的难点是接球起跨,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先做原地跨三步上篮练习,然后做抛自接三步上篮练习,再做原地运球跨三步上篮练习,最后做行进间慢运球跨三步上篮练习,这样学生就逐步地解决了拿球时的起跨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需要不断研究、优化改进的。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们要耐心引导,诚心帮助,用心点拨,才能实现愿望,达到高效。
  分层教学,对症下药。初中体育学科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优生少,差生多,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男女有别,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注重培优补差,因势利导。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地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捷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允许选项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帮助学生有效选择学生自己的强项,重视自己强项的训练与其它弱项的协调发展。
  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天生成就。男生喜爱运动、敢于尝试、表现欲强,侧重于球类、跑步等运动量大的运动;女生彰显文静、体质较弱、不够积极,侧重于健美操、舞蹈等带有一定美感的体操类运动。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不能一刀切,需要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优化教学方法,善于引入源头活水。如果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话,势必造成学生讨厌,丧失兴趣。但是,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更新,注重变换训练方式,教学效果会分外出色。如我在组织训练“50米跑”时,发现学生对一遍遍的重复练习不感兴趣,训练积极性不浓,为了调动学生的训练激情,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两人三足”比赛,给他们做热身准备,然后,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追逐跑、变速跑、变向跑和蛇形跑,再变分组竞赛跑等,让活动变得妙趣横生,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使学生在相互追赶、相互攀比的变速跑中体会跑步的乐趣,有效掌握了50m跑的技术要领。
  合作学习,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合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是可以的。要懂得新课程理念下,开展自主学习必不可少,但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也重要。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建立集体观念,容易形成合力,增强发奋意识。例如,我们可将运动能力好的学生与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归为一组,以强带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共同提高。恰到好处地选择一名组织能力强、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带动同组组员一同为制定的目标奋斗。久而久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到小组活动中,发挥小组团队精神,我们会喜出望外,喜事连连。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常改常新的教学,只要我们善于尝试,勇于进取,努力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看得到曙光,望得见精彩。
  参考文献:
  [1]冯志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现路径分析.现代阅读,2012;
  [2]田太桂.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课程,2011;
  [3]叶征寅.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研究.才智,2013;
  [4]王东林.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读与写,2013;
  [5]潘家志.怎样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2(4)。